来源:国际商报 | 2021-06-02 17:03:52 |
实现碳达峰、碳中和,是中国实现可持续发展、高质量发展的内在要求,也是推动构建人类命运共同体的必然选择。中国力争2030年前实现碳达峰,2060年前实现碳中和。
5月27日举行的碳达峰碳中和工作领导小组第一次全体会议明确,要立足新发展阶段、贯彻新发展理念、构建新发展格局,扎实推进生态文明建设,确保如期实现碳达峰、碳中和目标。
对企业而言,中国在如期实现碳达峰、碳中和目标过程中需要作出哪些改变?在近日举行的以“推动可持续,加速数字化”为主题的2021年施耐德电气创新峰会上,与会嘉宾就数字化转型与可持续发展的目标和实现路径进行探讨,为企业未来发展建言献策。
数字化必不可少
施耐德电气全球执行副总裁、中国区总裁尹正表示,碳中和加速了可持续发展,在碳中和带来的挑战面前,企业亟须找到边降碳边发展的道路。“面对碳中和大考,有效的办法是提升新能源比例、提高能源使用效率、增加电力使用比例。不过对于大多数企业而言,新能源发展和增加电力使用受制于行业发展,数字化是促进碳中和乃至可持续发展的最佳利器。”
尹正进一步谈到,数字化不仅提供了能源使用的衡量和分析工具,且通过四维融合能源与自动化,从终端到云,从设计建造到运营维护,以及从分散到集成的融合,大幅提升了效率,夯实可持续发展的基础。不仅如此,数字化还促进了新能源的发展,无论是助力新能源大规模并网和消纳要求,还是支撑分布式能源的广泛接入,都需要以数字技术为电网赋能,促进源网荷储协调互动。
在施耐德电气副总裁、中国区市场部负责人任婧看来,减碳有两大路径:一是依靠清洁化的电力,这就需要让电力得到广泛应用。二是数字化。“对于用电侧来说,用更清洁的电力降低碳排放,其中关键的一点是需要通过提质增效的方式(即数字化),让相同的能源产生更大效力,或者使用更少的能源产生相同的效力。”
任婧以施耐德电气与宁德时代联合推出的创新储能解决方案为例介绍了如何通过数字化实现能源可持续发展。她说,这种联合创新关键在于为每个充电桩配备一个冷风储能电柜,通过它可进行一定程度的分布式储能,这样其就可以从原来的6个充电桩扩容到10个。在此基础上,还能对峰谷电价进行优化,最终使得经济效益得到提升。“此类高可靠、高可用、易维护的集成式一体化解决方案,可适用于新能源汽车充电站、数据中心等应用场景,同时集储能、独特的负载抗峰功能和利用峰谷电价差降低电费成本等功能于一体,可大幅提升安全性、稳定性和可靠性。”
加快变革步伐
国家发展改革委能源研究所、国家可再生能源中心副研究员刘坚表示,中国要实现碳达峰和碳中和目标,当前能源领域是重点,重工业是难点,传统能源消费结构是痛点。建立以新能源为主的新型电力系统不仅需要技术层面的升级,也需要机制体制的根本性变革。“进一步降低新能源生产和使用成本,快速提高储能等关键技术的成熟度,扩大提升智能化数字化技术的应用范围和程度,是当下亟须解决的问题。”
刘坚分析,一方面,从发电侧看,风能和太阳能这种新能源发展速度快,技术进步也快,成本降低的速度有目共睹。但是由于风能和太阳能存在比较明显的波动性和间歇性,若把调峰的因素考虑进去,则不能实现系统成本上的平价。从消费侧看,当前发展较快的新能源汽车,在使用环节平衡电与油的差价,但从购置环节看,电动汽车价格相比同档次的燃油汽车更贵。因此,成本是未来一段时间新能源领域着力解决的问题。
另一方面,能源行业里数字化和智能化程度相对较弱,相关技术环节的提升还需要进一步探索。如当前一些地方在进行共享储能尝试,其中就涉及区块链技术,实现了不同市场主体间的实时交易。此外,各种储能技术的成熟度并不一样,未来到底采取何种技术,仍面临较大的不确定性。
“实现碳达峰和碳中和目标,不仅是挑战,也是机遇。”刘坚说,对于政府层面而言,重要的是做好市场环境的建设,包括基础设施的构建等,只有这样才能加速使目标得以实现。(报记者 魏 桥)
2022-01-12 16:37:56
2022-01-12 16:35:51
2022-01-12 16:33:46
2022-01-12 16:31:37
2022-01-12 16:23:37
2022-01-10 23:50:47
2022-01-10 23:50:44
2022-01-10 23:50:28
2022-01-10 23:49:46
2022-01-10 23:49:40
2022-01-10 23:49:36
2022-01-10 16:58:03
2022-01-10 16:55:04
2022-01-10 16:52:42
2022-01-10 16:50:33
2022-01-10 16:47:29
2022-01-10 16:36:07
2022-01-10 16:34:44
2022-01-10 16:34:37
2022-01-10 16:34:32
2022-01-10 16:34:26
2022-01-10 16:34:23
2022-01-10 16:12:37
2022-01-10 15:29:11
2022-01-10 15:17:57
2022-01-10 15:13:38
2022-01-10 15:09:07
2022-01-10 15:06:46
2022-01-10 15:00:54
2022-01-10 14:58:48
2022-01-10 14:44:41
2022-01-10 14:37:13
2022-01-10 12:04:30
2022-01-10 11:05:30
2022-01-10 11:03:01
2022-01-10 11:01:18
2022-01-10 10:46:24
2022-01-10 10:26:59
2022-01-10 10:22:55
2022-01-10 10:16:57
2022-01-10 10:08:05
2022-01-10 10:03:29
2022-01-10 10:02:08
2022-01-10 09:32:02
2022-01-10 08:59:32
2022-01-10 08:43:11
2022-01-10 08:32:05
2022-01-10 08:24:26
2022-01-10 08:17:51
2022-01-10 08:14:12
2022-01-09 17:10:02
2022-01-09 11:42:38
2022-01-08 14:14:03
2022-01-08 14:02:46
2022-01-07 22:27:18
2022-01-07 22:26:23
2022-01-07 22:25:41
2022-01-07 17:24:23
2022-01-07 16:39:41
2022-01-07 16:36:27
2022-01-07 16:30:57
2022-01-07 16:18:03
2022-01-07 16:08:57
2022-01-07 15:58:32
2022-01-07 15:58:20
2022-01-07 15:49:44
2022-01-07 15:31:33
2022-01-07 15:19:10
2022-01-07 15:09:59
2022-01-07 15:04:22
2022-01-07 15:04:18
2022-01-07 15:04:14
2022-01-07 15:04:10
2022-01-07 15:04:06
2022-01-07 15:04:02
2022-01-07 11:59:10
2022-01-07 10:56:03
2022-01-07 10:50:14
2022-01-07 10:41:11
2022-01-07 10:34:51
2022-01-07 10:27:42
2022-01-07 10:19:35
2022-01-07 10:15:46
2022-01-07 10:08:05
2022-01-07 10:04:02
2022-01-07 09:59:42
2022-01-07 09:46:39
2022-01-07 09:20:56
2022-01-07 09:15:25
2022-01-07 09:09:44
2022-01-07 08:43:15
2022-01-06 23:07:55
2022-01-06 23:07:48
2022-01-06 23:07:44
2022-01-06 23:07:22
2022-01-06 23:07:18
2022-01-06 17:07:00
2022-01-06 17:00:29
2022-01-06 16:55:06
2022-01-06 16:49:08
2022-01-06 16:46:42
2022-01-06 16:39:47
2022-01-06 16:35:47
2022-01-06 16:27:44
2022-01-06 16:05:49