勇立潮头担使命 打造区域创新中心核心区——访厦门火炬高新区党工委书记、管委会主任庄荣良

来源:厦门火炬高新区 | 2021-11-26 16:40:37 |

连日来,党的十九届六中全会精神和厦门市第十三次党代会精神在厦门火炬高新区持续引发热烈反响,火炬高新区党员干部学习、热议六中全会精神和市党代会精神的氛围日益浓厚。

厦门火炬高新区党工委书记、管委会主任庄荣良表示,六中全会深刻总结了党百年奋斗的重大成就和历史经验,学习贯彻六中全会精神,重在以史为鉴、开创未来,更加自觉践行初心使命,走好新时代的长征路。厦门市第十三次党代会主题鲜明地提出牢记嘱托、勇担使命。两者的精神是高度契合的,我们要一体学习领悟,融会贯通抓好贯彻落实。

“今年恰逢高新区建设30周年,如何奋进新征程,再创新业绩,是所有火炬人共同面对的时代命题,也是必须做好的一份答卷。”庄荣良表示,厦门火炬高新区将不自满、不懈怠,勇立潮头,始终锚定“建设成为创新驱动发展示范区和高质量发展先行区”的目标定位,着力打造科技创新的主引擎,建设产业高质量发展的主阵地,唱响奋发有为再创新业的主旋律,为厦门更高水平建设高素质高颜值现代化国际化城市展现火炬高新区应有作为。

打造科技创新的主引擎

“厦门市第十三次党代会提出,厦门要加快打造具有国际影响力的区域创新中心。对于高新区来说,就是要打造具有国际影响力的区域创新中心核心区,成为科技创新的主引擎。”庄荣良说,厦门火炬高新区将以创新驱动发展为根本路径,优化全要素支撑,布局更多研发平台,更精准地为企业匹配创新资源,打造更优的创新生态,充分激发企业创新主体作用,提高自主创新能力。

国家级高新技术企业数量是衡量区域科创活力的重要指标。庄荣良表示,厦门火炬高新区将力争到“十四五”末,全区国家级高新技术企业总数超过1850家,每年平均新增数超过160家。

厦门火炬高新区还将打造更优的人才生态,优化人才服务保障体系,实施引才聚才工程,拓展科创孵化器建设,促进高学历高层次人才的规模和比重取得实质性突破。

建设产业高质量发展的主阵地

推动产业高质量发展,关键是做强做优实体经济,提高产业链韧性和竞争力。庄荣良表示,厦门火炬高新区将筑牢高质量发展的实体经济根基,突出“抓两头、壮腰部”,一头抓大项目招商和现有企业增资扩产,一头抓创新型小微企业的孵化,同时壮大专精特新企业群体,强壮产业腰部。

具体来说,厦门火炬高新区将坚持招大引强,围绕平板显示、计算机与通信设备、电力电器、半导体与集成电路、软件与信息服务等五大主导产业,以及人工智能产业、新能源新材料产业、物联网与工业互联网、生物医药与智慧健康等新兴产业精准招商,以“链长制”为抓手,进一步增强高端制造业集聚效应。

厦门火炬高新区将推动现有企业增资扩产,一方面为企业发展创造新的空间载体,另一方面依托“火炬智能制造服务平台”等引导企业智能化改造、数字化升级,助推企业在发展壮大中实现转型升级。“十四五”期间,高新区百亿级企业数量将在现有7家的基础上实现倍增发展。

“培育专精特新小巨人企业是国家立足新发展阶段,着眼于增强产业链、供应链安全和韧性的重要战略抓手。高新区将把培育专精特新小巨人企业作为提升核心竞争力的重要途径。”庄荣良说,厦门火炬高新区已于今年9月推出“火炬专精特新10条”政策,从人才、空间载体、融资等维度对企业加大扶持力度。高新区每年将滚动筛选推出一批具备成为专精特新“小巨人”潜质的后备企业,对每家企业进行精准滴灌,力争到“十四五”末,园区国家级专精特新小巨人企业数量从如今的29家增长到100家以上,占全国国家级专精特新小巨人企业的1%。

与此同时,厦门火炬高新区还将紧盯未来产业发展趋势,依托生物医药产业园、智能传感与物联网产业园等专业化园区,着力孵化培育新兴产业,抢占新一轮产业发展制高点。

唱响奋发有为再创新业的主旋律

“党的十九届六中全会提出党在百年奋斗历程中积累的十条宝贵经验,即‘十个坚持’,这是党过去之所以取得成功的‘密码’,也是未来继续取得新的成功的根本遵循。”庄荣良表示,厦门火炬高新区将加强党的全面领导,深刻把握“十个坚持”的历史经验,大力弘扬伟大建党精神,以实际行动把六中全会精神和厦门市党代会精神学习好、贯彻好,以当仁不让、奋勇争先的精气神奋进新时代,再创新业绩。

庄荣良说,经过30年的发展,“创新”与“服务”已成为厦门火炬高新区的核心品牌优势。高新区将大力营造干事创业的良好政治生态,强化干部使命担当和创新意识,构建“亲”“清”政商关系,以改革精神和开放协同理念,在招商引资、项目建设、服务企业等方面主动作为,把创新与服务两大优势做足,让长板更长,使高新区成为创新创业的热土、人才集聚的高地。

(摄影:杨启翔)


备案号:粤ICP备18023326号-41 联系网站:85 572 98@qq.com