近日,济宁高新区柳行街道农村房地一体不动产权证发放仪式在王厂村举行。王厂村102户村民领到了不动产权证书,他们也是济宁市中心城区首批领到不动产权证书的村民。“住了那么多年的房子,现在终于有证了,心里总算踏实了。”领到不动产权证的孟大妈说。据济宁高新区柳行街道办事处副主任贾峰介绍,房地一体农村不动产确权登记发证工作让房子、土地都有了“身份证”,不仅可以让村民吃下一颗“定心丸”,也能有效减少因权属和界限争议引发的邻里纠纷。更为重要的是,让农村农房从“沉睡”中的村民财产转变为清晰的村民资产,让群众有更充足、更直接、更实在的获得感、幸福感和安全感。
济宁高新区婴幼儿照护服务中心
发展的目的就是为了提升百姓的生活质量。济宁高新区坚持把民生保障作为目标根基,持续加大民生投入,让群众的幸福更有质感。下一步,济宁高新区的民生工作将紧紧围绕“幼有所育、学有所教、病有所医、老有所养、弱有所扶”的目标,补短板、扩供给、提质量,采取针对性更强、覆盖面更大、作用更直接、效果更明显的举措,实实在在帮助群众解难题、为群众增福祉、让群众享公平。
织密扎牢民生保障网
社会保障是民生之基,改革发展联动民生冷暖。“十三五” 期间,济宁高新区坚持按照“十九大”报告所提出的兜底线,织密网,建机制的总体要求,深化改革不止步,制度建设亮点频现。2021年,济宁高新区将继续坚持“四个不摘”工作要求,保持脱贫攻坚责任、政策、帮扶、监管的连续性、稳定性。全面落实援企稳岗扩就业政策,新增和培训就业创业人员1万人以上。稳步提高低保、养老、医保、社会救助标准,城乡居民最低生活保障率力争达到100%。
社保多元化。济宁高新区将构建“阳光救助”体系,形成资源统筹、部门联动、社会参与、平台支撑、数据共享的大救助体系。实现救助事项“一网通办”、救助对象统一认定、救助绩效精准分析。深化孤困儿童“相伴成长”专项行动,建成“儿童之家”5处以上,实现街道全覆盖。构建“幸福养老”体系,打造一刻钟养老服务圈,重点建设济宁高新区孝德老年公寓、柳行和为贵老年公寓、王因街道综合养老服务机构、保利集团养老机构。构建“为民服务”体系,建设区、街道、村三级退役军人服务保障体系,加强保障工作信息化建设,完善区内98个行政村、8个社区退役军人服务站点建设。深化移风易俗,加强公益性公墓建设。到“十四五”末,确保老旧和新建小区社区养老服务设施配建率和使用率基本全覆盖,城市社区日间照料机构覆盖率不低于80%,城市新建小区养老设施覆盖率达到100%。确保全区改造提升1处区级公益性公墓,每个街道至少建成3处公益性公墓,节地生态安葬率达到60%以上。
卫健普惠化。济宁高新区将全面实施健康高新15项专项行动,全方位干预健康影响因素,维护全生命周期健康。完善公共卫生应急管理体系,加快蓼河新城医院和疾控中心项目建设,构建“平战结合、科学有效、功能完善”的公共卫生和重大疫情防控体系,确保各类突发公共卫生事件规范处置率达到100%。加快婴幼儿照护服务体系建设,2020年底济宁高新区已经建成1个标准化婴幼儿照护服务机构,2021年将增加3所,到2025年基本形成规范化、多层次、覆盖城乡的婴幼儿照护服务体系。改革完善综合监督执法体系,加快完善区、街卫生健康监督执法体系,探索在街道层面设立卫生健康监督执法站所。到2025年,建成12家中心村卫生室,形成比较完备的15分钟农村健康服务圈;3家基层医疗机构全部达到国家医疗服务能力推荐标准;5家乡镇卫生院和社区卫生服务中心中医药服务区全覆盖。实现全员人口、电子健康档案和电子病历三大基础数据库全覆盖。在全区重点公共卫生、医疗卫生、职业卫生等重点健康领域,完成监督综合管理平台建设。
社区融合化。济宁高新区将稳步推进村改居,不断提升社区文明水平。健全村党组织领导的村民自治机制,依法组织村(居)委会换届选举,完善“四议两公开”、民主评议、村务公开等制度。城市社区全面推行“一窗受理、全科服务”模式,壮大专业社区工作者队伍,统筹党建、养老、幼教、综治、公安、物业等各类资源设施,打造共建共治共享的社区治理共同体。“十四五”期间,计划社会组织数量年均增长率保持在5%以上,进一步规范社区工作者的管理,配齐队伍,强化培训、管理及考核,推进社区治理能力现代化。同时,实施“一村一品”群众文化品牌创建,开展“文化下乡”、“ 文明评选”等活动,让文明滋润百姓心田。
推进高质量教育体系建设
“十三五”期间,济宁高新区教育事业以创新精神和开放理念,不断加大教育投入,优化教育布局,完善资源配置,培育名校集群,建成了一批标准化学校,培育了一批区域性优质教育品牌,初步构建了与创新型国际化科技新城建设相适应的教育体系。“十四五”时期,高新区将着眼于高质量教育体系建设,大力推进教育国际化、均衡化,大力支持鼓励民办教育发展,采取民办公助、混合股份等形式办中小学校、普惠性幼儿园,探索BOT(建设-经营-转让)模式的办学路径。
济宁高新区将加快发展学前教育,建立政府主导、公办为主、民办补充的办园体制。到2025年,每个街道建成5所以上公办幼儿园,并达到省级示范幼儿园标准,实施划片招生、就近入园。通过资金补助、规费减免、保证合理用地等方式,鼓励支持集体和社会力量办园,采取政府购买服务、减免租金、以奖代补、派驻公办教师等方式,引导和支持民办幼儿园提供普惠性服务。
为均衡发展义务教育,济宁高新区将建立城乡一体化的义务教育发展机制,在财政拨款、教师配置等方面向农村学校倾斜,并做好城乡新建居民小区配套学校建设,保证配套学校同步规划、同步建设、同步交付使用。同时,将重点推进洸河中学小学部、小屯小学、弘济中学、湖滨小学四所学校建设,并完善小学“划片招生”和初中“对口直升”制度,按省市规定推行小班化教学。同时建立优质学校向薄弱学校提供管理服务制度,加大对农村学校、薄弱学校的支持力度。
在发展高中教育方面济宁高新区将坚持优质和特色多样化,保证学生在全面完成国家规定课程学习的基础上,坚持特色发展,开发特色课程、校本课程,全面实施高中“选课走班”教学,建设具有独特文化和学校特色的普通高中。同时,关心支持特殊教育,完善以随班就读为主体,以送教上门为补充的特殊教育办学格局。加大对家庭经济困难残疾学生的资助力度和加强特教教师培训力度,落实特教教师岗位补助津贴待遇,在优秀教师表彰中提高特教教师比例。
蓼河新城外国语学校
为大力发展现代职业教育,济宁高新区将在黄屯街道规划建设集中职教育、五年制高职教育、技术推广、劳动力转移培训和社会生活教育为一体的济宁高新区职业教育中心,围绕高新区特色产业和经济结构,对接新旧动能转换对技术技能人才需求,加大本土技术技能人才培养力度。
2021年,济宁高新区将深入贯彻党的十九届五中全会精神,围绕高质量民生体系建设接续奋斗,在做好每一件小事、完成每一项任务、履行每一项职责中体现奋斗精神和为民情怀,着力构筑生产美产业强、生态美环境优、生活美家园好的“三生三美新格局”。(作者:绪言 张阳)