盐城高新区综合实力迈上新台阶 科技创新释放新动能

来源:科技日报 | 2021-01-08 16:20:03 |

“十三五”以来,盐城高新区在盐都区委区政府的坚强领导和盐都区直相关部门的大力支持下,注重科技创新,突出招大育强,经济社会发展稳中向好、质效提升。

 

综合实力迈上新台阶

园区综合排名在全国169个国家高新区中由升格时的125位前移到80位。预计年内实现地区生产总值310亿元、一般公共预算收入24亿元,分别比“十二五”末增长63%、43%。产业培育取得新突破

智能终端产业从无到有、快速崛起,已落户上下游项目110个,投产达效83家,获评省先进制造业基地、省智能终端特色小镇。龙头项目东山精密仅用9个月时间建成投产,改变了高新区工业群山无峰的历史。

科技创新释放新动能

落户中科院计算所高通量研究院、清华智能装备研究院等11家高层次创新平台。

国家高企总数累计174家,省级以上研发创新平台、专利申请及授权等科创指标均列全市园区第一,获评国家知识产权试点园区。

产城融合彰显新形象

万达广场、吾悦广场、科技广场等商业综合体投入运营.

南师大实验学校、大马沟生态公园、人才公寓等功能配套项目建成使用,创成全国首批、苏北唯一国家级产城融合示范区。

“十四五”时期,盐城高新区将准确把握“三新”深刻内涵,对标对表“两争一前列”要求,深入践行“两海两绿”路径,扎实推动“一中心三高地”建设新突破,聚焦千亿级俱乐部,开启现代化新征程。

“十四五”高质量发展总体思路

充分认识新发展阶段

用好战略机遇期,再创发展黄金期,紧扣“产业高地、科创新城、生态园区”目标定位,聚力推进二次创业,提速打造现代园区。力争“十四五”期末,园区产业规模超千亿,全社会研发投入占GDP比重5%以上,城市中心区形象不断提升,综合排名进入全国国家高新区前60位。

深入践行新发展理念

更加注重创新发展,坚定智能终端、高端装备、新能源三大新兴产业发展取向不动摇,抢占产业发展制高点,打造原始创新策源地;更加注重协调发展,构建高新产业区、融合发展区、联动发展区“三区协同”的空间布局;更加注重绿色发展,坚持生态优先,加快环境整治,促进生产方式、生活理念、生态环境持续改善;更加注重开放发展,加快形成融入长三角、巩固珠三角、拓展京津冀、对接韩日台的对外开放新格局;更加注重共享发展,扩大群众就业,改善民生福祉,不断提升群众的幸福感、获得感、安全感。

全面融入新发展格局

以两个循环为导向,以补链强链为抓手,攻坚重大项目,壮大产业集群,加快形成长三角部件企业配套循环、珠三角整机产品循环、京津冀科创资源循环,从而推动园区内部循环、畅通对外循环。

“十四五”总体目标

加快打造现代化产业高地。高新产业区新招引智能终端产业项目100个,其中30亿元以上项目20个、5亿元以上项目50个,产业规模力争突破800亿元;高端装备和新能源产业双超百亿元。融合发展区力争电子商务、汽车消费、商务商贸主营业务收入超500亿元。联动发展区主要引进智能终端产业配套项目、电气类先进装备拓展项目,产业规模分别突破百亿元。

加快打造现代化科创新城。依托西电研究生院、吉大研究院,力争建成3000人以上规模的产教综合体,填补科教资源短板。加强孵化器市场化运营合作,新增省级以上孵化器10家,其中国家级4家,培育瞪羚企业不少于35家、独角兽2家。通过举办中国电子信息行业创新创业大赛等方式,引进高端创新人才不少于500人,申请高价值专利不少于300项。新培育国家高企不少于200家,建成省级新型研发机构不少于5个,国家重点实验室等国家级科研平台2个以上。

加快打造现代化生态园区。紧扣盐都中心城区定位,加快建设现代品质城市。世纪大道突出科创服务,提速打造城市核心;青年路突出生活配套,布局商业综合体、三甲医院和教育资源;盐渎路突出产业发展,加快特色小镇建设;振兴路突出精细化、智慧化,串联青年路、世纪大道、盐渎路三条主轴,打造产城融合发展、产业生态优良示范带。


备案号:粤ICP备18023326号-41 联系网站:85 572 98@qq.com