探索数字新基建的“深圳特色”发展之路 为城市战略铸就坚实产业力量

来源:深圳特区报 | 2021-08-25 10:03:16 |

从勾画全球400多个地区的5800多项规划蓝图,到建设运营全市1756管程公里通信管道资源;从海上雕琢超7.44平方公里的海洋新城,到密布城市道路的5G多功能智能杆;从扎根中国三省四市的22个产业园区及配套项目,到大洋彼岸“一带一路”沿线国家的友谊学校,透过这一系列“超级工程”,我们发现了同一家企业的身影——深圳市特区建设发展集团有限公司(简称特区建发)。今天,这家因深圳而生,伴随特区深化改革、扩大开放而茁壮成长的市属国企,迎来了10周岁生日。

在激情奔涌中诞生,在改革创新中奋进。2011年8月,特区建发因深圳投融资改革而生,从市级综合性投融资平台公司起步,扎实推进市基础设施建设、特区一体化、产业升级、区域经济合作等政府重大项目任务,为深圳城市建设和公共事业发展作出重要贡献。特区建发党委书记、董事长李文雄介绍说:“服务大局、服务城市、服务产业、服务民生,是特区建发始终坚守的使命担当。”

特区建发这个名称寄托着深圳市委市政府的殷切期望。“从诞生之初,特区建发就勇挑国企责任,在担当作为中快速成长。”集团党委副书记、总经理李喻春介绍说,在出色完成政府重大战略任务中,充分表现出国有资本的基础性、公益性、先导性,真正做到名副其实。

10年来,特区建发功能定位从市级综合性投融资平台,到市基础设施投资建设平台,再转型升级为发挥市基础设施投资建设运营平台、科技园区开发建设运营平台、海洋产业发展综合平台、绿色环保产业发展平台“四大平台”功能作用,业务范围从单一的投融资业务向基础设施全域多元化发展,构建起城市规划、投资、建设、运营的全产业链模式。集团由成立初期的50亿元启动资金到目前实现总资产939.29亿元,净资产424.80亿元,正努力成为具有示范作用的新型城市发展综合运营商。

特区建发用10年奋进历程,回答了现代企业发展中的关键命题:一家企业如何与时代共成长、一家企业如何与城市共生、一家企业如何引领产城人共融。

●做实城市基建的开拓者

2016年2月,市政府进一步明确特区建发作为市基础设施投资建设运营平台,构建起城市基础设施“规划设计、项目甄别、建设运营、资本运作”的全流程管理模式。特区建发代表深圳市政府参与深中通道、外环高速、轨道12号和13号线、珠江水资源配置工程等重大战略性基础设施项目90项,累计完成投资321.29亿元。

近年来,特区建发积极探索数字新基建的“深圳特色”发展之路,为城市战略铸就坚实产业力量。

2020 年深圳高交会上,一张多功能智能杆产业链图谱吸引大批参展者驻足,机动车停车引导、未戴口罩识别等 “5G+多功能智能杆”应用场景,让公众大开眼界。这背后,是特区建发打造全国首个城市级多功能智能杆“投、建、管、养、运”全生命周期运营模式,全面开展新基建领域战略布局的缩影。截至目前,特区建发新建及接收运营多功能智能杆4186根。

从“蓝图”到“实践”,城市空间规划与治理创新升级。特区建发完成深圳及国内外400多个地区5800多个规划项目;接收并运营综合管廊18.57公里,入廊管线总规模约757.54公里,集约地下空间超100万立方米;管理通信管道资源累计1756管程公里;快速推进全市多功能智能杆综合管理平台、智慧停车云平台“两朵中心云”建设,为城市发展铸就坚实力量。

在珠江口东岸、粤港澳大湾区核心区域,由特区建发规划建设的一座总面积7.44平方公里的海洋新城正在崛起。展望未来,崭新的海洋新城将成为深圳拥抱海洋、建设世界级湾区中枢、全球海洋中心城市的先锋范例。

不管是新基建还是传统基建,政府、社会的协同投资都必不可少。2018年,由特区建发、深投控和创新投共同投资设立深圳市基础设施投资基金管理有限责任公司,负责管理运营120亿元的深圳市基础设施投资基金,为深圳市基础设施项目提供资金支持。同年,参与发起设立深圳市政府和社会资本合作事务中心(简称市PPP中心)并负责管理,形成以基础设施投资建设运营平台为主体、以基础设施投资基金和PPP中心为两翼的“一体两翼”投融资模式,发挥双轮驱动作用,打通项目和资金通道,赋能主业发展。

●做实产城人融合的引领者

作为深圳六大总部基地和17个重点开发建设区域之一,留仙洞总部基地的规划定位是集国际化战略性新兴产业特征和企业总部特征于一体的新一代产业园区。其中,由特区建发开发建设的创智云城以建筑面积136万平方米新兴产业智慧大城之气魄,备受高新企业关注。如今,创智云城一期有超过160家企业入驻,形成芯片集成电路、跨境电商、车联网自动驾驶等新兴产业集聚态势。

深圳往东约60公里,深汕湾科技城是特区建发在深汕特别合作区打造的产城人融合发展示范项目,该项目建筑面积41.7万平方米,以机器人和人工智能等高科技产业为主导,是全国最大的机器人小镇首发项目。

南山、宝安、龙岗、盐田、光明、深汕特别合作区……特区建发建设运营深圳市内14个科技园区及配套项目,总建筑面积440万平方米,市外储备并逐步开发园区资源49平方公里。通过产业集群和资源整合,构成可持续发展的智慧生态圈,塑造出高品质园区建设的“深圳标准”。

●做实脱贫攻坚产业共建的担当者

摊开一张中国地图,从深圳出发,向北,在黑龙江省哈尔滨市建设深圳(哈尔滨)产业园,打造东北地区科技创新高地和新兴产业重要策源地;向西,在四川省广安市建设广安(深圳)产业园,成为深圳产业延伸示范基地、“粤川合作典范”;向东,在广东省河源市建设深河产业园,打造粤东西北首个“国家级孵化器”,承接粤港澳大湾区先进技术成果转化。

作为承担深圳市对口帮扶和产业共建任务的重要抓手,特区建发以“深圳总部 + 飞地园区”发展模式,推动哈尔滨、广安、河源形成大开发、大建设新局面,成为国企发挥功能性平台作用的“精彩样板”。今年6月23日,在广东省脱贫攻坚总结表彰大会上,特区建发荣获广东省脱贫攻坚先进集体称号。

此外,特区建发将援建工作延伸到位于南半球的巴布亚新几内亚,代表深圳援建的中国—巴新友谊学校·布图卡学园得到国家、省、市领导点赞,被誉为“是中国广东省和深圳市同巴新首都行政区友好合作的结晶”。崭新的中国—巴新友谊学校获评中国建设工程鲁班奖(境外工程类),布图卡学园老师Rosa Riava来信深情地说:“新学校有5万多平方米,可容纳就读学生2700名。感谢中国,感谢深圳,你们给我们带来难以置信的改变!”

●做实跟党一起奋斗的践行者

强国企必先强党建!特区建发集团党委把坚持党的领导、加强党的建设,作为做好一切工作的基础和前提,先后获评深圳市先进基层党组织和深圳市文明单位。2017年年底全面完成将党建内容写入集团公司及直属企业章程,实现党建入章程“全覆盖”;2018年推行基层党建“标准+”,形成全面从严治党“1+N”制度体系;2020年提出“党建 +”模式,构建党建引领企业高质量发展新机制。

“标准+阵地建设”是特区建发集团党委推进基层党建“标准+”工作的创新举措之一。集团党委主动融入城市基层党建,围绕“跟党一起奋斗”主题,在深圳市区内的大中华国际交易广场、创智云城、云智科园、金港商务大厦以及市区外的深圳(哈尔滨)产业园、广安(深圳)产业园、深河金地创谷、深汕湾科技城等重点园区(楼宇)建设8个党群服务中心,打造“1+3+4”党群服务中心阵地体系,总面积达12304平方米。创新“政府—企业共建”“企业—社区共建”运营管理模式,推动产业共建与党群服务相融合、国企党建与城市基层党建相融合,为城市治理体系和治理能力现代化探索新路。

特区建发集团党委坚持党管干部、党管人才,把选优配强直属企业领导班子和干部人才队伍建设作为推动企业先行示范与高质量发展的关键。推行市场化薪酬绩效管理机制,打破国企“铁饭碗”,初步形成“干多干少不一样、干好干坏不一样”“让混日子的人混不下去”的新格局,“担当、创新、共享”的企业核心价值观深入人心。

集团党委始终坚持把党风廉政建设纳入中心工作,充分发挥“六位一体”大监督体系作用,加大法人治理监督力度、抓实党风廉政建设和反腐败建设,增强党员干部政治纪律意识,营造风清气正的良好政治生态和干事创业的良好环境。

“特区建发所有的‘危’都来源于自身发展质量不高,所有的‘机’都要通过高质量发展才能抓住,唯有加强改革创新和能力建设才能赢得高质量发展的主动权。”李文雄如是说。2025年,特区建发总资产将达到1200亿元大关,高质量迈入深圳国资“千亿骨干国企集团”行列。“十四五”期间,特区建发将主动融入深圳在更高起点推进改革开放的战略布局,围绕“一示范、两载体、四平台”新战略定位,努力为深圳“双区”建设和综合改革贡献更大力量。(河永 叶文明 栾昌林)


备案号:粤ICP备18023326号-41 联系网站:85 572 98@qq.com