商家积极行动反浪费,但也有商家陷入“两难”

来源:江南晚报 | 2021-05-31 11:21:15 |

销售“日日鲜”蔬菜的货柜。

点餐指导、菜品寄存、光盘有奖、爱心捐赠……

商家积极行动反浪费,但也有商家陷入“两难”

4月29日,《中华人民共和国反食品浪费法》(以下简称《反食品浪费法》)通过并开始正式施行,其中明确了餐饮服务经营者、食品生产经营者、餐饮外卖平台、商超等食品经营者以及个人等不同主体的法律责任,反食品浪费从此有法可依。昨天,《反食品浪费法》满月,我市落实情况如何?连日来,记者就此进行了采访。

市场情况

商家服务跟进,鼓励减少浪费打包剩菜

经走访海岸城、八佰伴、苏宁、T12、茂业百货等多家商业综合体,记者发现,上述商场内的餐饮服务单位都会在门店入口、餐桌、菜单的醒目位置,张贴或标注“光盘行动”“杜绝浪费”等提醒,“点餐指导”也成为商家的“标配服务”。

“建议你们先点4个菜品,不够可随时加。”在巴奴火锅(海岸城店),服务员对两名正在点单的客人进行提醒。据介绍,为防止客人因过量点餐造成浪费,该店会指导客人点餐,同时,还推出半份菜,鼓励客人选择“少量多次”的点餐方式。

除了点餐指导,盛焰铁板烧(海岸城店)还推出菜品寄存服务。该店相关负责人介绍,该店采用厨师在餐桌旁当场制作的模式,一般情况下,厨师会根据客人用餐进度把控上菜速度,遇有客人吃不完又不方便打包的情况,厨师会把未制作的菜品登记在寄存卡上,客人凭此卡可获得同规格的菜品,而当天未制作的菜品则作为员工餐。

为鼓励消费者剩菜打包,辛香汇(苏宁店)、太二酸菜鱼(苏宁店)、捞王(海岸城店)、海底捞、巴奴等门店均实行打包盒免费。辛香汇(苏宁店)相关负责人介绍,在该门店内,10桌客人中,能做到“光盘”或剩菜打包的客人有八九桌,一两桌客人会出现不同程度的浪费,与以往相比,浪费现象有所改善。

自助餐厅有奖有押,避免餐饮浪费

在不能打包的自助餐厅,商家在减少浪费方面也各有办法。

“本店有挑战光盘活动,如果您没有浪费,会有饮料或水果盘奖励。”在星伦多海鲜自助餐厅(八佰伴店),服务员带客到座位后,便开始如上介绍。顾客用餐结束后,没有浪费,就可带走一份水果盘或一瓶饮料。

“挑战光盘活动是公司为鼓励消费者践行光盘行动、减少食品浪费而推行奖励活动。”餐厅经理潘先生介绍,如今,“光盘行动”已被纳入公司考核,总公司每月会有3次派“神秘顾客”入店考察,门店如没有介绍或执行光盘奖励活动,将面临相应的惩处。随着该活动的推行,门店厨余垃圾量也出现下降趋势,“现在平均每月的厨余垃圾量比去年同期能减少1/3,既减少了门店的原料成本,也减少了后期的垃圾处理费用。”

和星伦多不同的是,如芝小官、盛江山、韩右右等自助餐厅采取的“押金制”反浪费,押金标准为每桌20-50元不等,界定“浪费”的标准为剩余食物150克-300克不等。

这些门店会在门店入口、桌牌或收费小票上标注押金情况及反浪费提醒,用餐后能做到快速退押金。

“押金对于顾客也是一种提醒方式。”盛江山自助料理(T12店)门店相关负责人介绍,该店消费群体以“学生族”“上班族”为主,真正浪费的客人比较少,平均每个月也就1桌或2桌。

商家拓展渠道,打折、捐赠等方式降低报废率

除餐厅外,面包店、便利店、商超等经营场所内也是食品销售的重点场所。记者通过走访城区全家、十足、盒马、礼阁仕等品牌门店发现,这些商家可能产生浪费的问题集中在一些品相不好或当天未售出的食品上,这些食品主要包括现场制售的面包、鲜食以及蔬菜、肉类等,在门店内,这些食品会标有只售一天、日日鲜等提示。

据了解,对于品相不好或当天未售出的食品进行报废处理,已成为烘焙店、便利店、生鲜店及大型商超的常见“规范操作”。

在《反食品浪费法》施行前,商家通常会通过往期销售情况或大数据系统严格管控报废率,或通过打折提高销量降低报废率。该法施行后,为减少浪费问题,部分商家在严控报废率的同时,开始尝试拓展新路径。如:斯科纳花园面包门店今年4月开始与慈善机构建立合作,在确保食品安全的前提下,把店内当天未售出且在保质期内的面包捐赠给慈善机构;盒马鲜生探索尝试通过将日日鲜牛奶(只售一天,保质期7天)制作鲜奶冰淇淋等产品,在保障鲜度前提下减少浪费;叮咚买菜推出“一顿吃光”、“小份装”等系列产品,既让顾客吃到新鲜食材又能减少家庭浪费。

问题

担心安全又怕浪费,部分商家陷入“两难”

但是,在同行业内,面对上述问题,也有食品经营者陷入纠结。

城区一家便利店店长表示,公司为保证商品品质和食品安全,明确规定,当天售不完的食品,必须在监控下进行报废处理——丢弃到垃圾桶,否则,将会被视作不规范操作,门店将受到公司相关处罚。“虽然我们也会进行前期把控,但并不一定准确,该门店报废物品货值在100多元较为常见。”该店长说,“我们也会担心造成食品浪费,但目前还没有新的处理办法。”

“对食品作报废处理,对企业来说也是一种经济损失。如果不报废,处置不当担心出现食品安全风险;报废又可能违反《反食品浪费法》。”城区一家面包店负责人说,卖不掉的食品该如何处理才能“两全其美”,现在成为让企业陷入“两难”的矛盾问题。而这位面包店负责人的问题,也是该行业内其他受访者所面临的难题。

消费者声音

支持反食品浪费,会尽量“光盘”或打包

走访中,记者随机采访了多位消费者。对于反食品浪费,受访者均持支持态度,并表示,会尽量做到“光盘行动”或剩菜打包。

市民黄女士表示,在外面消费时,除非菜品不合口,否则,都会做到“光盘”,“毕竟都是花钱买的,自己也会注意。走的时候,如果剩菜太多,就会尽量打包,不然感觉很不体面。”

“节约粮食都成为我们家风了。”市民顾先生说,“从小父母就教育我们爱惜粮食,不能剩饭,现在我们对于女儿也是这样教育,让她从小就懂得粮食来之不易,长大就会珍惜。”

专家观点

食品安全与反食品浪费并非矛盾

企业加强科学管理,保食安免浪费

对于上述“两难”问题,江南大学食品学院副教授孙震认为,食品安全与反食品浪费并非是矛盾关系,反食品浪费问题也并非是“卖不完怎么办”之类的事后问题,食品相关企业应该通过事前、事中、事后三个方面进行科学合理管理——

在前期,应综合往期销售数据等大数据信息,提前对销售情况进行预估判断,合理配置食品或原料,防止食品浪费问题的出现;在运输、储存及销售环节,通过提高技术手段,优化运输、储运及售卖环境,降低食品在运输或售卖过程的变质风险,延长其货架期,同时,在保障食品安全的前提下,可以采取按产品的新鲜度采取分阶段式打折、设立临期食品专区等营销手段,最大限度提高食品销量,或通过现场设立捐赠自取区域以及与其他机构合作,把未能做到当天售完的食品送给需要它的人。

此外,企业也可将一些食物作“降级处理”——与专业工厂合作,把一些符合条件的食品作为其他动物的饲料原料之一,经过科学合理配比加工后,让它们再次发挥其价值。

孙震表示,作为食品生产经营企业,应当通过提高科学管理水平、提升相关技术手段等方式,既做到保障食品安全,又能实现物尽其用,而不能简单的一丢了之。(刘娟/文、摄)


备案号:粤ICP备18023326号-41 联系网站:85 572 98@qq.com