李佳存:展望后市,我比较看好医药板块的投资机会,随着新冠疫情可能的常态化,政府对医疗卫生领域的重视程度和投入力度都会加大,医药板块的景气度会逐步提升。利空因素可能是医保局的控费和降价政策,但这项政策最大的影响出现在2018年,后续投资者对该项政策的影响已有消化和预期,对行业后续影响应该不会特别大。
谭小兵:首先从中长期来看,医药板块肯定是长跑之王,这是由整个宏观大环境和医药行业的景气度所决定的。我国的GDP处于增速下行的阶段,但是医药产业又处于成长早期阶段,存在逆向剪刀差。而医药长期广阔空间带来的持续高增长预期使医药行业必将享受超越历史的估值溢价率,尤其是一些新兴高景气的赛道更加如此。再叠加大环境下的优质资产荒、医药自身政策所导致的资产淘汰赛、居民对权益资产配置的边际资金增加,长期看,医药板块会处于高估值溢价状态。
负面影响因素方面,在国内疫情可控及疫苗加速接种背景下,影响更多在于医药板块内部各细分行业之间确定性比较优势的转移,对整个医药上市公司的业绩没有多少利空的影响。影响相对比较大的是疫情防御板块,比如口罩、手套等,这类防御品种公司的业绩增速会有所下降,但机构投资者对防御品种的配置已经下降。市场对疫情变化的认知预期已经比较充分,未来对医药板块的影响比较低。
黄岳:除了疫情反复和基金持仓的短期催化因素外,中长期来看,居民卫生健康意识提升以及人口老龄化也将支撑医药行业不断向好。作为景气行业和优质赛道,医疗行业的中长期投资价值值得关注。风险上,部分公司可能受到集采以及研发费用大幅提升导致短期利润低于预期的影响,但未来长期投资价值依然值得关注。
近期美国贸易谈判代表发表声明称支持放弃新冠疫苗的知识产权保护,并计划与WTO进行协商以形成协议。放开专利意味着其他制药企业都可以进行疫苗仿制,而不必担心侵权诉讼,对现有的疫苗研发企业不利。但美国放弃疫苗专利需要国会审议通过,内部尚需博弈,在WTO协商及达成具体的协议也需要漫长的时间。此外,疫苗的生产具有较高的专业性,合格疫苗的大规模生产不仅涉及知识产权,还需要原始材料、技术人才、制造工艺、环境设备、物流运输等诸多环节,难以一蹴而就。美国政府这一声明发布后,德国总理默克尔表示反对放弃对新冠疫苗知识产权。目前来看美国这一声明象征意义更大,实际落地尚需较长的时间,也具有不确定性,短期对疫苗企业的影响有限。
南方基金权益研究部:医药板块的投资需要长维度的考量和布局。随着人口老龄化的加剧,重病特病慢病的发病率和诊疗率都在提高,治疗需求日渐强烈,医疗资源压力逐步增大。普通民众对医疗的期待也从单纯治好病,发展成需要国际领先的药物和疗法、提高诊疗体验和治疗后生活质量,最后演变成对疾病预防、早期诊断等保健的需求。这种需求与我国的综合国力增强、人民生活水平的提高是密切相关的,因此也是不可逆的。在这种大背景下,对医药的需求持续存在,因此与需求相关的各个细分领域均可能出现良好的投资机会。
医药投资利好的因素除了确定的需求外,还有国家政策的支持,以及国内供给水平的提高。近年国家和地方医药卫生监管机构和审批机构为医药行业的发展提供了大量的政策支持和财政支持,包括创新药创新器械审批审评的加速,国内国际临床数据的互认,支持民营医院发展,支持分级诊疗和基层医院硬件设施建设改造等,这些都切实促进了医药产业的繁荣,加速与国际接轨,提升国内企业的国际竞争力。另一方面,国内的企业在过去几年引进了大量海外人才,归国创业的科学家带来了国际先进的研发理念和产品,由我国自主研发的各类创新药和创新器械部分具有了国际可比性,充分展示了供给端的竞争力和稳定性,利好医药产业走出去,参与国际竞争,拓展业务发展的天花板。同时也需要注意到企业的战略定位和布局。部分细分领域竞争激烈,由于企业战略和历史原因,一些立项集中的赛道过于拥挤,经济效益低于预期,这种情况下可能会造成开发资源的浪费,甚至丧失经济价值。此外控费政策进展和严厉程度可能超预期,对一些竞争激烈的赛道不利,可能会给相关标的造成估值上的压力。
看好创新药、医疗服务等
中国基金报记者:医药板块涉及子行业众多,在您看来,哪一些细分领域更值得布局?
吴兴武:长期来看,具备创新能力和进化能力的企业值得长期布局投资。任何医药板块子行业都有阶段性的行业红利,我们既关注行业红利带来的阶段性机会,也关注优质企业本身。优质企业能够在行业红利的上行周期里跟行业形成共振,在行业红利消失的时候抵御下行周期独立发展。当前阶段,创新药产业链、医疗服务领域、创新器械领域值得布局。
葛晨:我看好三大维度。第一大维度是创新,比如创造出市场其他人做不出来的药、解决一些病人或者医生的临床需求,都会有相应的价值产生,不过创新的难度很大需要仔细分析,相对来说他认为医疗器械上的创新更容易把握。
第二大维度是“开源”,这背后蕴含的投资逻辑是,一些非民生属性的事业、改善型需求比较有投资机遇,比如最近比较火的医美概念。医保内的部分其实是保基础,而医保外的部分是加大杠杆,当经济上行或者需求上行时,非医保的部分其实是会加大杠杆的,增速自然会更快。
第三大维度是“赚海外的钱”。近期全球对反垄断讨论较多,整个社会的方向是“从效率转向公平、从产业转向民生”。从这一方面来看,“去赚海外的钱”是符合未来趋势的。中国目前拥有优势的生产要素主要有二:一是高素质的劳动力人口,尤其是在理工科毕业人数,中国优势比较明显;二是中国产业链优势,虽然不能说最顶尖,但相对来说比较齐全、效率较高、成本较低。因此,这其中蕴含着巨大的投资机遇。
谭小兵:落实到具体的细分领域来看,我更加看好医美、创新药、疫苗这三个领域。首先在医药里面选择细分领域,一定是选择不受政策负向扰动的板块,这三个板块都是医保外的细分领域或者是受到医保长期鼓励的方向。医美板块在消费升级的过程中将长期受益;创新药是医药中最具爆发性的领域之一;疫苗行业本身的景气度就高,“大产品大时代”在不断兑现,这几年又有新冠疫苗的业绩加持,也是非常看好的方向。后疫情时代,高景气度医药资产,中长期角度看是持续有投资机会的。
李佳存:我看好的赛道,主要是两个投资逻辑下的六大赛道。第一个逻辑是能够规避医保局的控费和降价政策的四大赛道,一是创新药及相关的cxo产业链;二是具有消费属性的药品和器械,包括医美等;三是医疗服务;四是零售连锁药店。第二个逻辑新冠疫情之下政府重新加大投入的细分方向,一是疫苗,二是医疗设备。
黄岳:医药行业作为一个朝阳行业,未来受益老龄化,细分赛道也多,投资机会层出不穷。
以生物医药板块为例,受疫情影响,生物医药产业的长期战略价值得到各方重新认识,行业长远发展确定性有望提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