每日讯息!【喜迎全国两会特别报道】美丽安徽铺展新画卷

来源:安青网 | 2023-03-03 07:30:52 |

绿色是高质量发展最亮丽的底色,优美生态环境是人民对美好生活的重要期待。近年来,我省推动发展全面绿色转型,深入打好污染防治攻坚战,协同推进降碳、减污、扩绿、增长,生态环境质量持续改善,美丽安徽绘就新画卷。


(资料图)

践行“双碳”战略

全面绿色转型

2月28日,在位于阜阳市的安徽阜兴新能源科技有限公司,一根根单晶棒经过截断、去边、切片等系列工序,变身为薄如蝉翼的单晶硅片。生产技术部总监钱虎林介绍,该公司建设的20GW N+型超高效单晶太阳能硅片项目,全部建成达产后,可实现年产值约200亿元,带动上下游产业链集群集聚。追光逐日、打造环境“医院”......去年以来,我省新能源和节能环保产业蓬勃发展,助力全面绿色转型和“双碳”目标实现。

随着“双碳”战略实施,经济社会发展迎来广泛而深刻的系统性变革。我省积极稳妥推进碳达峰碳中和,建立碳达峰碳中和“1+N”政策体系,实施能源清洁低碳转型、节能降碳能效提升、经济结构优化升级等“碳达峰十二大行动”。去年推进能源综合改革创新试点,国内首座兆瓦级氢能综合利用示范站投入运行,新增可再生能源发电装机647万千瓦。

随着“碳达峰十二大行动”有序开展,我省加快形成节约资源和保护环境的产业结构、生产方式、生活方式、空间格局。降碳、减污、扩绿、增长协同推进,我省严格合理控制煤炭消费增长,大力发展非化石能源,发展光伏、风能、生物质能等新能源;加快构建绿色工厂、绿色产品、绿色园区、绿色供应链“四位一体”的绿色制造体系,并推动建材、钢铁、石化化工、有色金属等行业碳达峰。

如期实现碳达峰碳中和,离不开科技和产业支撑。新能源和节能环保产业是我省大力培育壮大的十大新兴产业之一。我省开拓绿色产业“新赛道”,培育产业发展新优势。2022年,全省新能源和节能环保产业招商引资项目总数1647个,总投资额11549.56亿元。其中,已签约项目650个,投资额6227.16亿元;已开工项目732个,投资额3752.58亿元;已投产项目265个,投资额1569.82亿元,绿色产业加速“强筋健骨”。

污染防治攻坚

“国考”获评优秀

天气渐暖,“合肥三件套”近日“火出圈”了。“三件套”位于合肥天鹅湖南岸,由安徽广电新中心、置地广场A座、安徽担保大厦三座地标建筑组成。网友们在精心挑选出的“打卡点”,仰头朝上拍,从而形成“合肥三件套”视角。这是一种正在流行的高楼拍摄方式。纵观朋友圈各式“打卡”图片,不难发现,湛蓝的天空格外亮眼。蓝天多了,为“三件套”增色添彩,也提升了百姓环境幸福感。

环境就是民生,青山就是美丽,蓝天也是幸福。近年来,我省深入打好污染防治攻坚战,“五控”抓好大气污染防控,持续推进水环境质量提升,强化土壤污染风险防范,聚力突出生态环境问题整改,生态环境质量持续改善。

保护生态,生态也会回馈。5年间,全省PM_2.5平均浓度从54微克/立方米下降到34.9微克/立方米,空气质量优良天数比例从71.9%提高到81.8%,国考断面水质优良比例从71.7%提高到86.1%。2022年,污染防治成效得到巩固,空气质量总体稳定向好,长江流域国考断面水质优良比例达94.8%,巢湖湖区蓝藻水华累计发生面积下降50.1%。

群众身边的突出生态环境问题,直接影响公众环境获得感。省生态环境保护督察坚持严的基调,累计公开35个督察典型案例,发挥警示震慑作用;广泛受理群众信访举报,鼓励各地主动发现问题解决问题,推动地方解决群众急难愁盼的生态环境问题。去年各地上报排查发现问题3297个,完成整改2082个。

去年11月初,2021年度污染防治攻坚战成效国家考核结果“出炉”,我省获评优秀等级。由省统计局组织的专项调查显示,全省公众生态环境满意率走高,连续三年稳居90%以上。

夯实生态本底

筑牢绿色屏障

长江马鞍山段东岸,郁郁葱葱的树木如同一条绿色长龙伸向远方。近年来,该市制定长江马鞍山段生态保护与修复方案及长江“建新绿”工作方案,遴选28个造林树种,按照沿岸1公里、5公里和15公里三个层次分区分类打造滨江生态景观带,整体推进长江经济带马鞍山段生态廊道生态修复与绿化提升。

全面实施长江、淮河、江淮运河、新安江四条生态廊道建设工程,是“十四五”期间我省全域性的林业生态建设重大工程。去年,我省持续推进四条生态廊道和皖南、皖西生态屏障建设。全省完成人工造林34万亩,封山育林113.5万亩。其中“四廊两屏”完成人工造林26万亩,封山育林109万亩。环巢湖十大湿地全面建成。

近年来,我省严格生态保护红线监管,推进“三线一单”成果应用,强化自然保护地体系建设;深入推进四条生态廊道建设,统筹推进皖南、皖西两大区域生态保护修复;启动县域生物多样性本底调查试点,进一步加强生物多样性保护,长江江豚、扬子鳄数量持续增加,“国宝”东方白鹳频现巢湖;推进新安江—千岛湖生态补偿示范区建设,开展黄山市生态产品价值实现机制试点等。坚守自然生态安全底线,我省生态风险防范得到新加强。

去年年底举办的中国生态文明论坛年会上,我省首次全揽5项生态文明示范建设“国字号”荣誉。自2017年开展生态文明示范创建工作至今,我省已累计创成国家生态文明建设示范区19个、“绿水青山就是金山银山”实践创新基地8个,数量位居全国前列。