来源:国际商报 | 2022-06-14 09:05:11 |
近日,中国消费者协会发布消费提示《近视能被治愈?别被商家忽悠了!》,提醒广大儿童青少年及家长们勿轻信所谓的治疗近视广告,近视防控抓早抓小是关键,科学用眼加上适量的户外活动才是“良药”。
广告宣传大多缺乏科学依据
近年来,中国儿童青少年近视率一直处于较高水平。国家卫健委公布的数据显示,2018年,全国儿童青少年的总体近视率为53.6%,到2019年,这一数据下降为50.2%,但因受到新冠肺炎疫情的影响,2020年以来,学生居家上网课的时间和频次增多,儿童青少年的总体近视率又上升至52.7%。青少年的近视问题,已经引起了政府、社会、学校、家庭等各方面的高度重视。
正是因为拥有数量庞大的近视群体,市场上才不断涌现大量的“视力保护产品”,如护眼贴、明目膏、护眼仪、穴位按摩仪等,并使用“康复”“恢复”“缓解眼疲劳”“降低度数”“提升视力”“近视治愈”“近视克星”“度数修复”等表述,有的还列举了一些“成功”的案例以博取消费者的信任。这些广告宣传,大多都缺乏科学依据,不仅侵害了消费者的知情权,甚至会让部分消费者产生“治疗近视很容易”的误解,进而忽视孩子的近视防控工作。
此外,还有一些中药药敷、耳豆、足底刺激、训练仪器、按摩等针对儿童青少年近视的康复干预产品和服务以及苗医、针灸、特效眼镜等看似科学的治疗视力的方法,有些消费者在试用或者初次接受服务后,可能会有一些“效果”。对此,有专家表示,它们都是通过放松神经肌肉来缓解因视疲劳而产生的一些症状,但近视依然存在。
中消协表示,近视可防、可控,但不可治愈。国家卫健委、市场监管总局等6部门在2019年发布的《关于进一步规范儿童青少年近视矫正工作切实加强监管的通知》中明确指出,“在目前医疗技术条件下,近视不能治愈”。若是由用眼过度等原因导致的假性近视,及时去正规的眼科医疗机构检查并运用科学的方法纠正是有可能恢复的。但如果真性近视已经发生,通过明目膏、护眼贴等产品来降低近视度数甚至恢复正常的说法就非常不靠谱了。当前,只能通过配戴眼镜(包括框架眼镜和隐形眼镜等)、做近视眼手术等方式来进行矫正。
消费者发现经营者存在误导性表述或者冒用中医药名义、假借中医药理论、技术进行虚假违法营销宣传行为的,可向经营者所在地的市场监管部门或者消协组织进行投诉、举报。
早防早控是关键
中消协建议,培养良好用眼习惯要抓早、抓小。有专家指出,我国青少年近视发生率之所以一直处于较高的水平,主要是因为婴幼儿时期过早接触电子产品、使用电子产品时间过长、睡眠与运动时间不足等。为了维护孩子的视力健康,早防早控是关键。
首先,从孩子出生到3岁时是孩子视力发育的“黄金时期”,要尽量避免3岁前的婴幼儿使用电子产品。其次,3~6岁是眼睛和视觉功能发育的“关键时期”,家长要随时关注他们的眼睛发育和视力健康状况,帮助孩子从小养成科学用眼、健康用眼、卫生用眼的良好习惯。发现孩子出现看电视需凑近屏幕、抱怨头痛或眼睛疲劳、经常揉眼睛等视力异常迹象时,要及时带孩子到正规的眼科医疗机构检查。
中消协还指出,科学用眼加上适量的户外活动才是近视防控的“良药”。家长要保证孩子每天拥有合理的膳食结构和充足的睡眠,引导孩子以正确的姿势、距离阅读和书写,连续用眼时间不宜超过40分钟,并注意周围环境的亮度等。需要上网课的,要帮助孩子合理选择和正确使用电子产品,使用电子产品学习30~40分钟后,应休息10分钟。年龄越小,连续使用电子产品的时间应越短。非学习目的的电子产品单次使用时间不宜超过15分钟,每天累计不宜超过1小时。
此外,要积极督促孩子进行户外活动和体育锻炼,每天应保证2小时以上的户外活动时间或者每周累计14小时以上,形成良好的生活习惯。对于已患近视的孩子,应增加户外活动时间以减缓近视程度的进一步加深,建议每天户外活动时间在3小时以上。
2022-06-13 16:49:39
2022-06-13 16:44:48
2022-06-13 16:35:22
2022-06-13 16:31:06
2022-06-13 16:26:21
2022-06-11 05:28:04
2022-06-11 05:24:08
2022-06-11 05:17:09
2022-06-11 05:14:12
2022-06-11 05:13:53
2022-06-11 05:10:17
2022-06-11 05:09:21
2022-06-11 05:08:53
2022-06-11 05:03:43
2022-06-11 05:01:57
2022-06-10 17:53:59
2022-06-10 17:30:05
2022-06-10 17:27:14
2022-06-10 17:07:19
2022-06-10 17:03:16
2022-06-10 16:58:04
2022-06-10 16:55:40
2022-06-10 16:26:51
2022-06-10 16:12:08
2022-06-10 16:08:15
2022-06-10 15:58:43
2022-06-10 15:53:48
2022-06-10 10:44:04
2022-06-10 09:43:43
2022-06-10 09:33:42
2022-06-10 09:32:29
2022-06-10 09:22:18
2022-06-10 09:21:13
2022-06-10 09:02:29
2022-06-10 09:01:48
2022-06-10 09:01:07
2022-06-10 08:58:23
2022-06-10 08:53:59
2022-06-10 08:48:36
2022-06-10 08:42:04
2022-06-10 08:39:34
2022-06-10 08:33:57
2022-06-10 08:30:51
2022-06-10 08:27:26
2022-06-10 08:24:36
2022-06-10 08:19:20
2022-06-10 08:16:16
2022-06-10 08:13:21
2022-06-10 08:07:11
2022-06-10 05:49:22
2022-06-10 05:46:48
2022-06-10 05:46:22
2022-06-10 05:44:13
2022-06-10 05:37:07
2022-06-10 05:36:08
2022-06-10 05:35:04
2022-06-10 05:34:56
2022-06-10 05:31:23
2022-06-10 05:26:21
2022-06-10 05:25:24
2022-06-10 05:24:40
2022-06-10 05:16:19
2022-06-10 05:03:20
2022-06-10 05:03:06
2022-06-09 22:56:18
2022-06-09 18:20:27
2022-06-09 15:55:42
2022-06-09 15:32:09
2022-06-09 10:44:31
2022-06-09 09:48:25
2022-06-09 09:46:16
2022-06-09 09:35:39
2022-06-09 09:26:48
2022-06-09 09:18:38
2022-06-09 09:13:04
2022-06-09 09:12:48
2022-06-09 09:10:26
2022-06-09 09:01:42
2022-06-09 08:58:06
2022-06-09 08:42:29
2022-06-09 07:01:50
2022-06-09 06:11:36
2022-06-09 05:49:54
2022-06-09 05:33:37
2022-06-09 05:30:22
2022-06-09 05:24:06
2022-06-09 05:21:19
2022-06-09 05:20:32
2022-06-09 05:19:55
2022-06-09 05:19:54
2022-06-09 05:19:35
2022-06-09 05:17:37
2022-06-09 05:16:13
2022-06-09 05:16:06
2022-06-09 05:13:55
2022-06-09 05:11:57
2022-06-09 05:01:34
2022-06-08 14:01:03
2022-06-08 11:13:22
2022-06-08 09:40:57
2022-06-08 09:34:09
2022-06-08 09:31:04
2022-06-08 09:28:32
2022-06-08 09:26:14
2022-06-08 09:16:4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