天天视点!扬“亳”之长再启航 亳州市扎实推进长三角一体化发展取得新成效

来源:亳州新闻网

【摘要】

长三角41市经济“半年报”日前出炉,亳州经济总量达1014.5亿元,位居第31位,较2018年,位次上升5名。 一年一个台阶,步步凝聚心血。五年来,亳州乘着长三......

长三角41市经济“半年报”日前出炉,亳州经济总量达1014.5亿元,位居第31位,较2018年,位次上升5名。

一年一个台阶,步步凝聚心血。五年来,亳州乘着长三角一体化“东风”,紧扣“一体化”和“高质量”两个关键,扬“亳”所长、乘势而上,全面实施“六一战略”,奋力书写长三角一体化高质量发展的“亳州篇章”。

安徽正宇面粉有限公司磨粉车间,工人在查看小麦出粉情况

畅通城市发展“大动脉”

8月6日,亳州机场航站区工程正式开工。这也预示着全市人民日思夜盼、翘首以待的“飞天梦”更近了。

亳州机场项目于2021年12月16日开建,预计2024年实现正式通航。届时,不仅将实现669万亳州人民的“飞天梦”,还将进一步提升亳州交通区位优势,促进亳州文化旅游客源的开发、现代中药产业发展和品牌展示,对加快实施“六一战略”、推进长三角一体化发展具有重大意义。

长三角一体化发展国家战略全面实施以来,“交通一体化”正逐渐成为区域融合发展的重要引擎。近年来,我市围绕“省际毗邻区域中心城市”建设目标,全力推进高速公路、干线航道、民航机场、干线公路、农村公路等交通基础设施建设,不断提升我市交通区位优势,助力“长三角朋友圈”从互联互通走向深度融合。

今年1-7月份,亳州市完成交通固定资产投资34.12亿元,占年计划60.71亿元的56.20%,同比增长73.98%。

“我们的面粉下午从厂里出发,第二天上午到浙江义乌市场。”在位于涡阳经开区龙马产业园的安徽正宇面粉有限公司,公司总经理助理李锐锋指着几辆满载待发的货车说。

2019年12月1日,亳州正式进入高铁时代。截至2022年7月31日,高铁亳州南站共发送旅客2918971人,平均每日发送旅客3099人左右,小长假期间最高单日发送旅客11495人。

“自从有了高铁,路上的时间少了一大半,业务量也跟着增长不少。”作为医药企业的营销人员,市民刘鹏经常要到杭州、苏州等地出差,“以前听到‘出差’俩字,头皮就发麻,乘火车要10个小时,坐得腰酸背痛,现在4个小时就到了,省时更省心。”

市交通运输局局长孙善豹介绍,近年来,我市共谋划项目45个,包括高速公路项目6个、普通国省干线项目30个、水运项目9个,计划完成投资788亿元,其中“十四五”期间计划完成投资536亿元。

“十四五”期间,我市将全面构建畅达京沪高铁、京广高铁、沪汉蓉高铁、郑徐高铁等国家重要交通动脉的快速通道,加快亳州融入京津冀城市群、长三角经济区、中原经济区、合肥都市圈等大都市集合体的步伐,充分发挥亳州西领郑汴洛工业带、东引长三角经济区的衔接节点地位,实现亳州城市经济的快速崛起。

“轨道上的长三角”正提速发力,协同发展的“高速路”越走越宽。 | 2022-08-22 15:47:55 |

长三角41市经济“半年报”日前出炉,亳州经济总量达1014.5亿元,位居第31位,较2018年,位次上升5名。

一年一个台阶,步步凝聚心血。五年来,亳州乘着长三角一体化“东风”,紧扣“一体化”和“高质量”两个关键,扬“亳”所长、乘势而上,全面实施“六一战略”,奋力书写长三角一体化高质量发展的“亳州篇章”。

安徽正宇面粉有限公司磨粉车间,工人在查看小麦出粉情况


(相关资料图)

畅通城市发展“大动脉”

8月6日,亳州机场航站区工程正式开工。这也预示着全市人民日思夜盼、翘首以待的“飞天梦”更近了。

亳州机场项目于2021年12月16日开建,预计2024年实现正式通航。届时,不仅将实现669万亳州人民的“飞天梦”,还将进一步提升亳州交通区位优势,促进亳州文化旅游客源的开发、现代中药产业发展和品牌展示,对加快实施“六一战略”、推进长三角一体化发展具有重大意义。

长三角一体化发展国家战略全面实施以来,“交通一体化”正逐渐成为区域融合发展的重要引擎。近年来,我市围绕“省际毗邻区域中心城市”建设目标,全力推进高速公路、干线航道、民航机场、干线公路、农村公路等交通基础设施建设,不断提升我市交通区位优势,助力“长三角朋友圈”从互联互通走向深度融合。

今年1-7月份,亳州市完成交通固定资产投资34.12亿元,占年计划60.71亿元的56.20%,同比增长73.98%。

“我们的面粉下午从厂里出发,第二天上午到浙江义乌市场。”在位于涡阳经开区龙马产业园的安徽正宇面粉有限公司,公司总经理助理李锐锋指着几辆满载待发的货车说。

2019年12月1日,亳州正式进入高铁时代。截至2022年7月31日,高铁亳州南站共发送旅客2918971人,平均每日发送旅客3099人左右,小长假期间最高单日发送旅客11495人。

“自从有了高铁,路上的时间少了一大半,业务量也跟着增长不少。”作为医药企业的营销人员,市民刘鹏经常要到杭州、苏州等地出差,“以前听到‘出差’俩字,头皮就发麻,乘火车要10个小时,坐得腰酸背痛,现在4个小时就到了,省时更省心。”

市交通运输局局长孙善豹介绍,近年来,我市共谋划项目45个,包括高速公路项目6个、普通国省干线项目30个、水运项目9个,计划完成投资788亿元,其中“十四五”期间计划完成投资536亿元。

“十四五”期间,我市将全面构建畅达京沪高铁、京广高铁、沪汉蓉高铁、郑徐高铁等国家重要交通动脉的快速通道,加快亳州融入京津冀城市群、长三角经济区、中原经济区、合肥都市圈等大都市集合体的步伐,充分发挥亳州西领郑汴洛工业带、东引长三角经济区的衔接节点地位,实现亳州城市经济的快速崛起。

“轨道上的长三角”正提速发力,协同发展的“高速路”越走越宽。

注入传统农业“新活力”

8月17日,蒙城县板桥镇双鹿村西兰花标准化种植基地,6万斤冬瓜被有序装车发往上海市场。9月初开始,该基地2600亩西兰花也将陆续进入收获期,产品订单销往上海、苏州、温州、台州等长三角地区。

双鹿村西兰花标准化种植基地是安徽省第二批长三角绿色农产品生产加工供应示范基地。随着长三角区域一体化发展战略的实施,双鹿村面向沪苏浙市场融合发展,逐渐形成了以蔬菜种植为引领,多样养殖为补充的产业发展模式。2020年,双鹿村村集体经济收入首次突破百万元,比2019年翻了一番。全村蔬菜种植高峰期可带动200多人务工,每年直接为农民增收200多万元。

“我们抓抢发展机遇,去年与上海清美集团签订了种植订单,到2025年力争建成高品质蔬菜基地2万亩。”双鹿村党总支书记刘娟说,该村将进一步加大土地流转力度,创新发展模式,扩大种植规模,进一步提高西兰花产业科技含量,逐步完善一体化农产品物流配送体系,全力打造蒙城乃至皖北地区蔬菜生产专业示范村。

双鹿村蔬菜产业的快速发展离不开蒙城县精益诚食品公司的助力。“上海市场太大了,精益诚一家企业‘吃不下’。”该公司经理张景利介绍,作为一家牵头蒙城上海市外蔬菜供应的农业产业化龙头企业,精益诚与全县62家合作社、家庭农场等经营主体合作,按照统一标准种植蔬菜后供应上海市场。2021年,共落实蔬菜种植面积5.2万亩,累计出口400万美元,统一销往上海蔬菜20147吨、销售额10145万元。

面对入“长”这一重大历史机遇,2019年9月,蒙城县正式签约成为“上海市外蔬菜主供应基地”。此后,该县成立蔬果产业发展领导小组,不断出台各种政策,全力发展农产品精深加工,打造“绿色亳农”品牌,建设冷链物流集散中心,打造长三角地区优质“菜园子”,推动更多优质农产品销往沪苏浙地区。2021年,全县蔬菜种植面积达36.1万亩,产量89万吨,其中设施蔬菜播种面积16.7万亩,销往长三角32.98万吨。

融入长三角,对于皖北地区优质优价的农产品生产来说,机遇与挑战并存。近年来,我市抢抓长三角一体化发展重大战略机遇,加快推进“长三角绿色农产品生产加工供应基地”建设,以安全绿色食品积极对接长三角高端市场,不仅为当地特色农产品找到了新出路,更让传统产业焕发新生机。截至目前,全市24家省级绿色农产品生产加工供应基地已有14家通过省级认定,另外10家正在开展示范创建;2022年,全市销往沪苏浙地区农产品已实现销售额112.66亿元。

安徽精益诚食品有限公司生产车间,工人正在对新鲜西兰花进行加工处理

激发工业转型“新动能”

连日高温,暑气蒸腾,位于亳芜浙江五金机电产业园内的安徽伟鼎智造有限公司生产车间内,工人们正通过高精度数控加工中心,加紧赶制出口欧美国家的铜制订单产品。

伟鼎智造是一家从浙江台州转移到亳芜现代产业园区的精密机械加工企业。自年初入驻以来,专业生产精密机械加工、金属加工等产品,其中80%以上出口欧美市场,现已申报该产业园首家规模以上工业企业。“四天搬完全部设备,不到一个月正式投产,厂房租金享受‘两年免租三年减半’,还有搬迁奖补,亳芜园区的服务水平和办事效率确实高。”安徽伟鼎智造有限公司总经理沈光方连连点赞。

亳芜浙江五金机电产业园项目由亳芜现代产业园区与浙江头门港经济开发区合力打造,根据双方产业发展特点合力推动集群强链,按照两个80%(入驻企业浙江企业占80%,五金机电类产业占80%)的产业发展目标要求,目前已入驻该产业园的招商引资浙江企业达20余家,涵盖高端装备、航空配件、新能源汽车配件、阀门制造、轴承制造等产业,重点引进高端制造企业和上下游配套产业。

近年来,亳芜现代产业园区分别与浙江省国家级富阳经开区及头门港经开区签订了战略合作协议,着力推动省际产业合作园区建设。今年以来,共签约项目27个,总投资87.9亿元。其中长三角项目12个,投资额26亿元,占总投资的30%;拟签约项目20个,总投资74.5亿元。其中长三角项目13个,总投资59.5亿元,占比80%。2021年1月,亳芜现代产业园区获批省际产业合作园区。

亳芜浙江五金机电产业园是亳芜现代产业园区积极融入长三角一体化发展的先行示范园,也是我市着力推动省际产业合作园区建设的一个缩影。

近年来,我市全力推进皖北承接产业转移集聚区建设,紧紧抓住长三角产业加速转移的有利时机,主动寻求同沪苏浙关联产业和重大企业的合作,努力打造优势互补、链条完整的区域产业体系,提升产业链供应链稳定性和现代化水平。2021年,全市新签约来自沪苏浙投资亿元以上工业项目82个、协议总投资437.1亿元;6个省级开发区经营(销售)收入首次突破2000亿元。亳州高新区入围全省开发区综合考核评价“前30强”(第20名)。目前,全市开发区与沪苏浙相关园区签订合作协议达24个。

取长补短,协同发展,亳州在“一体化”发展中奋力实现转型升级、动能成长,握指成拳的力量越发强劲。

深化合作共建“新成效”

8月16日,亳芜现代产业园区管委会与长三角信息智能创新研究院正式签约合作,双方将共同建设亳芜信息智能创新研究院,吸引一批符合园区产业发展需求的技术成果落地转化,打造一流的技术研发中心、科技成果转化中心、产业培育孵化中心、高端人才实训中心。

近年来,我市持续探索长三角区域创新合作新模式,加速融入长三角科技创新共同体,加快推进科创与产业融合发展新格局,共同推动高水平科技自立自强与产业协同发展。

我市与江南大学、上海中医药大学等5所大学合作建立5家离岸孵化中心;与沪苏浙的3个市(区)签订战略合作协议,探索建立“研发孵化在沪苏浙、生产转化在亳州”的互惠互利合作模式。截至6月底,全市20家企业与5家离岸孵化中心开展合作项目23个,合作经费达1567万元。

通过举办“‘世界中医药之都’建设及长三角一体化协同创新发展培训班”,组织39家企业与南京中医药大学、中国药科大学等高校开展深度合作,进一步深化“政产学研用”合作,促成一批科技成果在亳州落地转化。积极推进“双招双引”工作,已建成省级院士专家工作站2家,引进省级高层次科技人才团队2家。在上海、无锡等地建成10个驻外农民工服务站,不断提高跨区域服务水平。建立亳州市人力资源服务产业园,举办长三角区域人力资源服务机构协同发展论坛,来自长三角区域的35家人力资源企业已签约入驻园区。

在融入长三角过程中,我市还主动与沪苏浙相关市(区)开展结对共建,在数据资源、医疗等方面实现互通共融,协同发展,联系愈加紧密。

积极推进长三角地区政务服务“一网通办”,打造一流营商环境。我市已在安徽政务服务网和“皖事通”App亳州分厅上线“跨省通办”专区,设置长三角“一网通办”线上专栏和线下专窗,并与上海杨浦、苏州高新区、浙江台州、浙江衢州、上海奉贤等5地及嘉兴海宁、台州黄岩等11个县(市)签订政务服务“跨省通办”协议,通过“异地申报、收受分离、云上流转、递寄送达”的模式,为群众提供异地咨询、异地帮办、异地收发件等服务,积极推进30多类高频电子证照在长三角区域互认应用等,已实现126项政务服务事项长三角地区“一网通办”。

根据国家发改委印发的《沪苏浙城市结对合作帮扶皖北城市实施方案》要求,我市积极与上海奉贤区进行对接,推动亳州奉贤结对合作走深走实。截至目前,奉贤亳州两地已签署专项合作协议10项。

共画民生福祉“幸福圈”

上海交通大学附属第一人民医院血液科主任宋献民教授受邀在亳坐诊期间,患有骨髓增生异常综合征的涡阳县天静宫街道许女士在经过两个疗程的治疗后,其病情得到了基本控制。“不用再到上海、南京这样的大城市求医,家门口就能享受知名专家的诊疗,真是太方便了。”许女士说。

长三角一体化是为了更好地增进民生福祉,给老百姓带来了实实在在的获得感和幸福感。

医疗保障上,我市各级医疗机构与沪苏浙医疗机构、企业、联盟达成合作33项;落实长三角区域献血者临床用血费用跨省报销机制,实现无偿献血者用血长三角跨区域报销。深化长三角医保一体化,探索取消省内异地住院、异地门诊备案手续,全市101家定点医疗机构接入省异地就医直接结算平台,实现与长三角41个城市6600余家定点医疗机构门诊、住院费用医保直接结算。今年上半年,全市共办理长三角地区转诊备案1.7万人次,直接结算住院9000余人次、医保基金支付1.1亿元,直接结算门诊7000余人次、医保基金支付60万元,有效解决了异地就医跑腿垫资、等待报销的“痛病”。

教育资源上,我市教育部门与连云港市教育部门签署了合作协议,与上海奉贤区教育部门就合作协议达成了共识。全市有34所学校与沪苏浙地区学校签订了战略合作协议,推动学校管理、教学教研上水平。亳州学院与上海中医药大学合作共建的亳州学院中医药学院正在加快建设,共同助力“世界中医药之都”建设。

社会保障上,全市发行第三代社会保障卡112万张,在全国首创社保卡景区闸机直接购票功能,实现了全国300多个城市乘坐公交、地铁等交通工具;创新实施“出生一件事”,婴儿《出生医学证明》签发、新生儿户籍登记和社保卡申领等事项,在“皖事通”平台实现一次申请、全部办结。同时,财政惠民补贴和社会保险待遇均通过社保卡发放,482项政务、生活服务事项实现一卡通用。

劳务协作上,我市成功举办长三角区域人力资源服务机构协同发展论坛;持续开展“亳州老乡,请您回家”返乡创业活动,出台全民创业“五心”工程、15条政策,吸引在外老乡;与江苏南京等6个城市签订《劳务合作协议》,与浙江衢州等6个城市签订《长三角区域一体化人社工作合作框架协议》,持续围绕招聘就业、社保服务等开展协作,推进长三角区域“点对点”劳务协作机制建设,有序推动农民工跨省务工、企业跨省招聘。

“一体化”发展,“高质量”作答。在国家战略的引导下,我市更加自觉地把亳州高质量发展放在长三角一体化发展大局中去定位去谋划去推进,加快实施“六一战略”,打造更加开放的要素对接平台,全方位开拓区域协调发展新局面,未来亳州定能在区域竞相发展格局中闯出更宽新路、展现更大作为。

任雷 年佳佳 王玉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