对此,谢宏曾告诉记者称,信达偏战略投资,其看好贝因美,帮助贝因美债务重组和产业资源整合,有利于大股东和上市公司聚焦主业战略发展。
有业内人士在接受记者采访时表示,恒天然退出后,贝因美需要有一个二股东进去“接盘”托底。“让国有资本进来,对未来融资的信任背书以及资本市场的加持都有作用。”但他一并表示,从产业端来看,贝因美因此得到的资源或并不多。
根据贝因美此前公布的2021年一季报,信达华建已位列公司第二大股东之位,持股5.38%。
贝因美再度亏损
过去几年,作为曾经国产奶粉的佼佼者,贝因美的一举一动以及公司的业绩情况备受关注。
4月底,贝因美公布了2020年业绩。去年,公司实现营业收入26.65亿元,较2019年度下降4.32%;实现归属于母公司股东的净利润-3.24亿元,较2019年下降2.21亿元。
贝因美称,利润指标下降的主要原因系:公司进一步对应收账款坏账准备进行计提,加大了对部分客户的销售费用支持。并对部分存货进行减值测试,提取了相应的减值准备。“上述事项的计提虽然导致公司当期利润指标出现大幅下滑,但不影响公司的经营能力和未来的盈利能力”。
贝因美近两年的业绩表现均不算靓丽。在经历2016年、2017年的连续亏损后,2018年谢宏回归,加之公司展开新发展规划后,当年,其一度扭亏保壳成功。2018年,其实现销售收入24.91亿元,实现净利润4111万元。
彼时,贝因美在回复深交所问询函时表示,为改善经营状况、提高盈利能力,公司主要采取了以下措施:重塑品牌,重建渠道,精准投入提高营收质量;改善运营、加强协同,向管理要效益以及处理资产等。据称,2018年,贝因美收缩原传统渠道的投入,相比2017年销售费用下降5.1亿元,降幅达33.88%。此外,2018年的管理费用也同比下降了17.04%。
2019年,贝因美再度亏损。彼时,贝因美曾称,净利润大幅减少是由于公司经营情况的改善仍无法立刻消除并弥补因新生儿出生数量减少、市场滞胀、2019年上半年乳铁蛋白涨价、公司非经常性收益较上年同期大幅减少等因素影响,从而导致公司全年利润亏损。
《国际金融报》记者注意到,有投资者近日公开询问贝因美连续两年亏损是否会被实施退市风险警示,对此,公司回复称,根据相关规定,最近一个会计年度经审计的净利润为负值且营业收入低于1亿元,或追溯重述后最近一个会计年度净利润为负值且营业收入低于1亿元,将被实施退市风险警示。
值得一提的是,贝因美今年的开局颇显动荡。1月中旬,贝因美发布了关于公司总经理辞职暨聘任董事长兼任总经理的公告,公司总经理包秀飞由于个人原因申请辞去公司总经理职务。有一名接近贝因美的知情人士向《国际金融报》记者坦言,这和前者未能达成既定业绩目标有一定关系,但“具体原因很复杂”。
今日,另有人士向记者表示,贝因美整个发展有些“遇人不淑”的意味。“如果安稳踏实的发展,应当会更好些,但有的时候急了也没办法。行业格局变化的情况下,企业一定要沉得住气,遇难不惧,摆正心态。等待行业格局生变,再图发展。”(作者:王敏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