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现在的位置是:首页 >区块链 > 2019-09-04 10:57:17

致力于开放的核心创新协作模式的可持续性

如今,开源代码非常有效且经济高效,90%以上的软件都使用它。实际上,不可能对普通人使用开源驱动的产品或服务的所有日常接触点进行编目。Linux基金会估计已有超过310亿行代码致力于开源软件存储库。开源是智能汽车,物联网(IoT)平台以及区块链技术的领先技术。我们怎样才能最好地确保它保持这种状态?

区块链的开端在于开源; 2009年,其创始人Satoshi Nakamoto与第一批比特币加密货币一起发布了该软件作为开源软件。从那时起,比特币的使用量不断增长,其他加密货币也受到关注,而基础分布式账本技术(DLT)已被公认为改善所有交易的工具。

DLT相关专利

区块链价值的最大迹象可能是急于提交DLT专利的公司数量。虽然核心技术是开源的并且属于公共领域,但补充和补充技术正在获得专利,并且已经出现了“土地争夺”以开发和保护DLT相关专利。

根据联合国下属自筹资金的世界知识产权组织,中国在2017年是DLT专利申请的世界领先者,在400份申请中占一半以上。美国排在第二位,共提交了91份文件(占总数的22%)。自2015年以来,DLT专利申请增加了三倍多。尽管顶级DLT专利持有者的排名由美国科技公司主导,但2017年的专利申请者主要是位于中国的金融服务公司和技术公司。以下是显示前十名DLT专利所有人(2017年)与专利申请人(2017年)的表格:

包括IBM和高通在内的一些先前列出的组织是专利申请和奖项的长期全球领导者。令人震惊的是,已经看到DLT价值的金融机构的数量,并试图通过专利来减轻他们对专利诉讼的潜在风险。

重要的是要注意,上述数据可能涉及通常提到DLT但不一定在专利中公开DLT的专利和专利申请。尽管如此,它仍然是方向性地指示那些寻求开发区块链相关专利的人的全球性质以及发明公司所依赖的各种行业/细分市场。

正如电信和无线通信部门随着移动市场的发展而经历了有争议且代价高昂的专利战争,DLT领域出现这种情况的风险也越来越大。

开源 - 一种不可逆转的趋势?

虽然它经历了近乎指数级的增长,但银行网络,移动电话制造商,电信网络,智能汽车,云计算和区块链平台等众多开源软件的成功采用和使用并未成为定局。2003年,对流行的开源软件项目Linux进行了基于IP的攻击。

虽然最终在法院程序中发现诉讼所依据的索赔没有任何价值,但对于专利侵略对Linux和开源软件项目的增长可能产生的负面影响,这是几个知识产权公司的警钟。 。

IBM,Red Hat和SUSE(当时是Novell)与索尼,飞利浦和NEC协调合作,共同构思并实施一个旨在围绕Linux核心创建“专利禁飞区”的解决方案。负责管理该专利禁飞区的实体,即开放发明网络(OIN),利用免费许可证要求参与公司在Linux和相邻的开源软件的核心中提供诉讼和交叉许可专利。自成立以来的12年中,该组织已发展成为历史上最大的专利非侵略社区,拥有超过2,500家参与公司,拥有超过200万项专利。

除了管理成功的免版税免费许可之外,该组织还是美国发明法案的发行前提交计划中最活跃的用户之一,并且通过其行动,阻止了数百个专利申请的授予过于宽泛的主张。如果这些已经发布,它将在未来几年威胁到技术和产品。在某些情况下,它采取了特殊措施,将1200多项专利的防御性专利组合中的关键资产向有风险或处于诉讼程度的公司进行前瞻性部署,以便他们可以更好地保护自己从拥有更大专利组合和更深层次的公司寻求减缓或阻碍Linux进展的口袋。

Hyperledger是由Linux基金会托管的DLT项目,旨在通过创建开源分布式分类帐框架和代码库,使组织能够构建强大的行业特定应用程序,平台和硬件系统,以支持其各自的业务事务。虽然Hyperledger有几个不同的开源区块链平台和工具包,但其重要平台之一是Hyperledger Fabric,一个经过许可的框架。总而言之,Hyperledger是金融,银行,物联网,供应链,制造和技术领域的领导者的全球合作。在IBM,甲骨文,美国运通,摩根大通,戴姆勒,英特尔,日立和其他200多家技术,金融和制造业领导者的支持下。

展望未来,DLT行业有可能成为全球经济创新和增长的重要推动力。出于这个原因,Linux计划在其系统中包含Hyperledger的核心区块链开源技术,从而使其社区许可证持有者免受该领域的专利风险。

随着新的威胁来自运营公司和专利断言实体的行列,该组织将保持警惕,以确保:发布的劣质专利更少; 已经授予的低质量专利无效,并且承诺在Linux和相邻开源技术的核心中专利不侵犯的公司社区也在增长。

为了实现围绕DLT开源项目和平台开发的数十万人的创造力和创造能力,核心中的专利非侵略性得到保护至关重要。寻求支持DLT专利非侵略性的公司和个人应该联合起来,并且这样做,致力于开放的核心创新协作模式的可持续性。

郑重声明:本文版权归原作者所有,转载文章仅为传播更多信息之目的,如作者信息标记有误,请第一时间联系我们修改或删除,多谢。

相关文章

点击排行

热门推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