应对气候变化 中非携手推动高质量发展

来源:国际商报 | 2022-08-31 08:48:09 |

面对全球气候变化的重大挑战,中非携手倡导绿色低碳理念,加强绿色合作,培育内生增长能力,支持非洲教育基础设施建设,培养各类适用人才,为中非教育搭建交流互通的连接纽带。

从卫生抗疫、民生减贫和贸易投资,到进一步拓展中非在绿色低碳、职业教育等新兴领域合作,中非推动双方务实合作实现高质量发展。

应对气变绿色先行

近年来,非洲自然灾害频发,加重了非洲治理困难,影响到经济社会的稳定。非洲国家迫切希望提高应对气候变化及防灾减灾能力。一直以来,中国积极支持非洲应对气候变化的相关努力。去年年底,中非合作论坛第八届部长级会议通过了《中非应对气候变化合作宣言》,呼吁国际社会务必采取行动,迈出决定性步伐,积极应对气候变化,共同支持埃及代表非洲国家主办《联合国气候变化框架公约》第二十七次缔约方大会(COP27)。继“八大行动”中的绿色发展行动之后,绿色发展工程作为“九项工程”之一被列入《中非合作2035年愿景》首个三年规划。基于此,中方在绿色发展工程项下,重点在提供气变援助、防治荒漠化、加强绿色合作方面与非洲开展合作。

据了解,为应对非洲严峻的荒漠化与土地退化形势,受中国的“三北”防护林等大型绿色工程计划启发,非洲联盟主导推出了“非洲绿色长城”计划,旨在积极应对萨赫勒地区和撒哈拉地区气候变化导致土地退化和荒漠化后对当地社会、经济、环境的不利影响,从而使干旱地区的林地、牧地及其他自然资源得到可持续管理或使用,应对当地贫困和食品安全等问题。今年4月,中国支持“非洲绿色长城”建设研修班在北京开班。来自布基纳法索、乍得、马里、尼日尔、毛里塔尼亚、塞内加尔6个非洲国家的20多名官员在线参加研修。

共同应对气候变化,中方为共促全球荒漠化治理贡献了“中国方案”,也为中非共同携手推动绿色非洲建设、实施“非洲绿色长城”计划增添了动力。

教育合作输送人才

来自埃塞俄比亚的韩士兰2019年来到天津职业技术师范大学求学,在来华前他曾担任埃塞俄比亚埃中职教学院研究生院副院长。来津后,韩士兰积极参与埃塞俄比亚和天津“鲁班工坊”建设等教育领域交流合作。在天津求学的3年里,韩士兰积极利用学校先进的职业教育实践条件,专注于人工智能制造和工业机器人方向的研究。韩士兰认为,“在中国学习收获满满”,希望更多非洲留学生能来华交流学习,助力中非职业教育的发展。

中非教育交流合作,不仅有怀揣教育理想来华的“逐梦”的非洲教育者,更有走进非洲传授技能,开启优秀职业教育成果输出的中国职教。前面提到的韩士兰积极参与的“鲁班工坊”正是天津率先实施建设的中外人文交流知名品牌,是中国职业教育国际化发展的重大创新。目前,天津已在非洲建成12个鲁班工坊,培养了大批熟悉中国技术、了解中国工艺的技能人才。鲁班工坊让非洲青年找到了就业和发展的新机遇。无论是非洲留学生在华求取“职教经”,还是漂洋过海传授技能的中国职教,都成功搭建起中非连接交流的纽带。

一直以来,非洲国家迫切希望加强人才培养,增加就业岗位,释放人口红利。而中国也长期支持非洲教育基础设施建设,为非方提供大量教育培训机会,培养各类适用人才,提升非洲国家自主发展能力。“九项工程”中的能力建设工程正是因应于此,在建设教育设施、培养各类人才、创造就业机会方面与非洲开展合作。今年5月,中非职业教育联合会正式成立。联合会的成立将进一步凝聚中非职业教育共识、搭建平台、整合资源,是未来非洲项目新的里程碑,也标志着中非职业教育合作翻开了崭新的一页。(记者 刘 旭)


备案号:粤ICP备18023326号-41 联系网站:85 572 98@qq.com