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最快的冰”真快!

来源:河北新闻网 | 2022-02-09 06:15:09 |

开赛4天,国家速滑馆天天产生新纪录

“最快的冰”真快!

2月7日,北京2022年冬奥会速度滑冰女子1500米决赛在国家速滑馆“冰丝带”举行。荷兰选手伊琳·伍斯特(右)在比赛中。 新华社记者 王 菲摄

2月8日,国家速滑馆“冰丝带”进入第四个比赛日。速度滑冰男子1500米决赛中,尽管我国3名运动员宁忠岩、王浩田、廉子文均未能获得奖牌,成绩最好的宁忠岩也仅获第七名,但这座体育馆“最快的冰”上,却连续两次刷新奥运纪录。开赛4天来,这块“最快的冰”每天都会诞生新纪录。

每天都有新纪录诞生

2月8日晚的速度滑冰男子1500米决赛,第10组出场的荷兰名将托马斯·克罗尔发挥出色,滑出1分43秒55,打破了美国选手德里克·帕拉在2002年盐湖城冬奥会上创造的冬奥会纪录。

让人没有想到的是,尘封20年的纪录不但被打破,而且被连续打破。

两三分钟后,第11组出场的荷兰名将、平昌冬奥会金牌得主凯尔·内斯,就滑出了1分43秒21,将托马斯·克罗尔刚刚创造的冬奥会纪录提升了0.34秒。

2月5日开赛以来,纪录在国家速滑馆成了“易碎品”。此前的3天中,这里就已经诞生过3个冬奥会纪录。

开赛首日,国家速滑馆率先进行的速度滑冰女子3000米比赛中,荷兰运动员伊雷妮·斯豪滕就以3分56秒93的成绩夺得金牌,并打破了该项目尘封20年的冬奥会纪录。

次日,速度滑冰男子5000米决赛中,荷兰运动员帕特里克·鲁斯特和瑞典运动员尼尔斯·范德普尔,先后打破了冬奥会纪录。

第三个比赛日,国家速滑馆又诞生了开赛以来的第三项冬奥会纪录。在速度滑冰女子1500米决赛中,35岁的荷兰老将伊琳·伍斯特以1分53秒28的成绩夺冠,同时创造了新的冬奥会纪录。

与此同时,在国家速滑馆滑,更多的运动员虽然没有创造纪录,但却纷纷刷新个人最好成绩。甚至,这一现象可以追溯到去年10月份的“相约北京”速度滑冰中国公开赛上。当时,在女子500米、男子1000米等比赛中,就都有外籍运动员滑出个人最佳成绩。

在“冰丝带”更容易出成绩、破纪录,这让该场馆“最快的冰”出了名。不少外国运动员纷纷为其点赞,认为冰面状态有助于自己取得好成绩。

2月6日晚夺冠后,速度滑冰男子5000米新科冬奥会冠军、瑞典选手尼尔斯·范德普尔,就非常坦诚地说:“这里的场馆非常棒,这是我这辈子滑过的最棒的体育馆了。”

这一现象甚至引起了国际奥委会的关注。国际奥委会体育总监基特·麦康奈尔说,正是由于北京冬奥会速度滑冰场馆的场地条件非常好,再加上各国运动员在训练和比赛中的努力,才使得比赛的成绩越来越好。

“最快的冰”这样炼成

在速度滑冰项目上,高原冰场向来有着独特优势。北京冬奥会之前,速度滑冰的世界纪录大都出自加拿大卡尔加里和美国盐湖城等地的高原滑冰场。地处平原的国家速滑馆“冰丝带”,为什么可以制造出“最快的冰”?

“速滑场馆一定要为运动员出成绩提供最好的条件,我们把建设‘最快的冰’作为最重要目标。”日前,国家速滑馆智慧场馆建设和应用关键技术研究与示范应用项目负责人李久林在接受媒体采访时说。

据介绍,影响冰面质量进而影响运动员成绩的因素有很多。而其中最重要的一个因素,就是冰面的硬度、温差。

李久林说,为了能制造出“最快的冰”,研发团队围绕快速和低碳两个目标,在重点研发计划支持下,创新研发了二氧化碳跨临界直冷制冰系统。利用这套系统制冰,不但节能环保,同时还能更好地控制冰温。

据介绍,冰面的硬度和温度相关。冰面不同区域温差越小,冰面的平整度和硬度就越均匀,运动员的滑行速度就可以更快。

李久林说,经过研发,“冰丝带”这块通过二氧化碳制冷制造的冰面温差最终控制在0.5℃,低于北京冬奥组委提出的1.5℃标准。

研发好,还要用得好。

为保证“冰丝带”冰温均匀,国家速滑馆场馆团队还通过激光扫描跟BIM模型进行比对,检验、保证冰场下12万米不锈钢制冰管道处于精准位置。而为保证冰板混凝土平整度,场馆团队还采用激光测量技术,使1.2万平方米冰场平整度偏差最终达到最大不超过3毫米,低于不超过5毫米验收标准。

国家速滑馆场馆团队还对场馆风速、湿度等一系列因素进行管控,包括基于数字孪生场馆室内环境的精细调控,为“最快的冰”创造最佳环境。

此外,国家速滑馆特地聘请试滑员每天对冰面情况进行测试,根据试滑员的反馈有针对性地调整、维护。制冰团队在比赛间隙对冰面进行维护,确保冰面呈现最佳状态。

也正是由于从研发到维护所有环节上的精益求精,才打造出了这块让运动员屡屡创造好成绩、新纪录的“最快的冰”。(河北日报记者 王伟宏)


备案号:粤ICP备18023326号-41 联系网站:85 572 98@qq.com