让执法有力度更有温度 深圳持续开展生态环境专项执法行动

来源:深圳特区报 | 2022-10-21 08:16:03 |

今年上半年,在深圳试行多年的基础上,广东省总结深圳市环境执法先行先试经验,正式在全省推广实施公开道歉承诺从轻处罚制度。这一制度创新落实宽严相济、惩教结合的原则,让执法有力度更有温度,是深圳优化生态环境保护机制、服务经济社会高质量发展的一个缩影。

近年来,深圳市生态环境综合执法支队(以下简称:执法支队)把着力解决突出环境问题摆在更加突出位置,坚持严格执法和优化服务并重,持续开展环境执法机制创新,全面提升现代化生态环境治理能力,为率先创建人与自然和谐共生的美丽中国典范提供了坚强保障。

持续开展“利剑”行动,重拳打击环境违法行为

今年6月,深圳市生态环境专项执法“利剑六号”行动启动,针对水、大气、噪声等重点领域,从减污降碳、水污染治理、噪声防控等方面组织开展一系列专项执法行动。

据了解,按照市委、市政府关于全力打赢污染防治攻坚战的决策部署,深圳市自2017年以来持续开展生态环境专项执法“利剑”行动。自“利剑一号”行动以来,专项执法行动对各类污染源大力实施最严格环境监管执法措施,重拳打击环境违法行为。深圳市环境执法力度位居全国地级以上城市前列,连续受到生态环境部的通报表扬,为深入打好污染防治攻坚战,改善环境质量提供了有力的执法保障。

据统计,截至2022年,深圳共完成6次“利剑”行动,共立案查处环境违法行为13974宗,处罚金额9.81亿元,实施查封扣押640宗,限产停产208宗,移送公安机关行政拘留323宗,移送环境污染犯罪案件135宗。其中,2017年的“利剑一号”行动对顶风作案、将废水偷排进厕所的一企业开出1239万元的深圳环保史上最大罚单,打出了“利剑”行动的声威。

执法支队负责人介绍,“利剑”行动的持续推进,有效削减污染负荷,持续改善环境质量,取得了良好战果和显著成效。例如,在水环境方面,2018年,因“环境治理工程项目推进快,重点区域大气、重点流域水环境质量明显改善”获国务院督查激励;2019年成为国家黑臭水体治理示范市;2020年因“河长制湖长制工作推进力度大、河湖管理保护成效明显”获国务院督查激励。今年1—6月,全市12个国考、9个省考断面水质全面达标,水质优良率由2016年的28.6%大幅提升至95.2%,劣Ⅴ类断面全面清零;茅洲河由“污染典型”蝶变为“治污典范”,入选全省十大美丽河湖和首批全国美丽河湖提名案例;在大气环境方面,今年1—6月,全市AQI优良率为96.7%;PM2.5平均浓度为15.3微克/立方米,在全省排名第一,半年空气质量首次进入世卫组织第三阶段过渡期目标值区间。

以数字化赋能生态环境治理,提升精准执法效能

一天,深圳市生态环境局宝安管理局工作人员在分析污染源自动监控在线数据时,发现某公司多个在线设备数据间断性异常偏高或不变。经分析研判,工作人员认为该公司存在在线监控设备不正常运行的嫌疑。根据线索,执法人员赶赴现场核查,发现该公司在线监测设备存在多处违规现象,4个质控样比对均不合格。宝安管理局对该公司进行立案调查,并作出了5万元罚款的行政处罚。生态环境治理能力现代化,离不开科技的支撑。近年来,执法支队持续加大智慧监管执法系统建设力度,不断完善多要素的智慧感知端、精准协同的指挥端及高效运转的处理端,构建可视可溯可靠智慧监管模式,有效提升了全市生态环境精准执法效能。

在源头监管方面,我市投资2.1亿元在全市577家重点涉水工业污染源安装水平衡监控等科技设备,实现异常情况的及时发现、预警;投资7000余万元在全市主要交通要道和卡口安装132套移动源监管设备,对机动车进行尾气遥测、对黑烟车进行有效监控;同时配备无人机、无人船等科技装备增强感知能力,打造全市域污染防治监测网络“天网工程”。

在统筹指挥环节,通过区块链、物联网、云计算等现代信息技术手段,打造全市统一的生态环境综合执法指挥调度平台,按照“每日值守、每周研判、每月分析”的模式,加强生态环境大数据综合应用和集成分析,实现动态监控和指挥调度。

在响应处置层面,及时将重大环境事件、群众举报、在线监测异常预警等问题通过移动执法终端推送至网格执法人员,做到迅速响应、有力组织、闭环处理、及时结案,实现现场执法和处罚全链条全流程电子化管理。

全面开展执法机制创新,协同推进生态环境高水平保护

自机构改革以来,深圳市持续完善生态环境执法制度体系、创新执法方式,时刻保持执法力度与温度的平衡共进。

基础是创新的前提。夯实执法基础、提高执法过程规范性和后续管理规范性是深圳市生态环境局综合执法队伍必须牢牢掌握的基本功和必修课。自2019年起,执法支队统筹全市执法人员每年定期组织开展“执法大练兵”执法比武竞赛。通过围绕“学、技、战、考”进行立体式全方位练兵,通过“全员、全年、全过程”的练兵做法反复锤炼执法队伍,执法支队总结沉淀实战经验,并在量化的不断积累中获得质变的亮点突破。2021年,深圳市代表队在广东省首届生态环境保护执法大练兵实战比武中荣获团体一等奖,并获得生态环境部相关领导高度肯定。

法者,治之端也。坚持问题导向、规范执法行为对保障行政机关和行政执法人员依法履职、高效监督有着重要意义。执法支队围绕执法关键环节管理,创新提出廉洁执法“八不”规定,落实执法人员廉洁守纪、保密承诺制度;出台市级执法稽查制度,制定年度稽查计划,建立稽查长效机制,切实保障执法行为廉正规范,保证人民群众的每一件事情、每一起案件都公平公正。

创新是基础积累的质变体现。近年来,执法支队持续开展执法机制创新,不断优化执法方式,协同推进生态环境高水平保护。开展“点菜式”执法,邀请人大代表、政协委员等随机抽取排污企业,不打招呼,直奔现场开展执法。

受疫情影响,生态环境一线执法工作由现场督导变为线上监控的形式。面对客观环境带来的挑战,执法支队迅速转变作战方式,强化非现场执法,充分运用在线监测、自动采样等科技手段,减少现场检查频次。

中高考节点期间,为保证学子们的学习环境不受影响,执法支队首创“直播式”执法,在保障执法行动中邀请媒体通过直播形式向市民公开执法过程和问题查处情况,提高执法透明度,展现关键时期生态环境执法队伍的温度。

此外,深圳市率先出台全国首个生态环境公益诉讼地方性法规,建立环保禁令制度,为国家公益诉讼立法提供可复制可推广的“深圳样本”。

大力推行包容审慎监管模式,提升执法服务效能

让执法有力度更有温度。执法支队秉持“执法为民、依法行政、教育与惩戒结合、执法与服务结合、执法与普法结合、创新监管方式”原则,深入推行包容审慎监管模式,不断激发企业活力,全力优化营商环境,全面打造“刚性执法”与“柔性有为”并行的执法模式。2016年,执法支队在全国首创“道歉承诺制”,对登报道歉并作出守法承诺的环境违法企业予以减轻处罚,2016年至今全市已有1244家环境违法企业公开道歉并兑现承诺,目前已在全省推广。

据了解,除道歉承诺制外,深圳生态环境监督执法正面清单常态化工作机制,也是包容审慎监管模式的一个重要体现。今年以来,深圳市生态环境局分批将200家企业纳入正面清单。对于清单内企业,给予原则上不进行现场检查,审慎采取查封、扣押等强制措施和限制生产、停产整治措施,优先列入生态环境部门有关评优评奖活动等正向激励,做到有事帮扶、无事不扰。“被纳入正面清单之后,来企业现场检查次数少了,还得到很多服务,让我们很暖心。”前不久,刚签完正面清单企业守法承诺书的深圳市某珠宝公司负责人说。

深圳市生态环境部门还推出首违不罚和轻微不罚制度及违法处置“观察期”制度,同时对轻微环境违法行为实行清单制管理,建立行政处罚、行政强制“三免一减”清单,实施企业自证守法采信机制。今年上半年以来,共作出减轻处罚和不予处罚决定75宗,减免处罚金额112万元。

为进一步优化营商环境,激发市场主体活力,深圳市生态环境局统筹各区管理局主动靠前,为重点企业、小微企业提供“环保体检”“环保专家”等全方位服务。同时,有针对性为企业开展培训,做到服务不掉线、指导全方面,引导企业开展自查自纠和主动整改,通过“服务式”执法助推“柔性”执法。各区管理局结合各地实际,纷纷出台个性服务政策。龙岗管理局出台《深圳市生态环境局龙岗管理局关于生态环境领域持续优化营商环境的若干措施》,建立信用修复新机制,对主动履罚、落实整改的“诚信”企业提供“一次办、一专员、一站式”信用修复服务。光明管理局率先成立“碳顾问”服务队伍,对绿色发展意识强、碳减排潜力较大的工业区进行“一对一”指导,助力企业实现绿色发展。龙华管理局通过“环保管家”微信公众号推送环保相关资讯,受理企业相关环保问题,实时“答疑解惑”。

“要不是你们提醒,我都不知道自己的企业有违法行为。这次虽然没有给予处罚,但我保证以后一定多了解法律知识,遵纪守法。”今年1月,深圳市生态环境局对一家存在违法行为的电器公司作出不予行政处罚决定,该公司相关负责人说。

通过这一系列的政策驱动、送法入企、帮扶指导,深圳市生态环境系统帮助企业纾困解忧、解燃眉之急,获企业纷纷点赞。对于企业而言,这一串的“服务”措施给他们注入了“活力”,增强了风险抵御能力,提振了生产信心和投资信心。

下一步,执法支队将进一步推进执法规范化建设,不断优化执法方式,全面提升深圳生态环境保护执法质量和水平,奋力践行生态环保铁军的使命担当,以高水平保护推动高质量发展,为加快建设人与自然和谐共生的美丽中国典范提供坚实保障。


备案号:粤ICP备18023326号-41 联系网站:85 572 98@qq.com