撒钱总是容易的,而欧盟史上最强经济刺激计划是否真能刺激经济?

来源: 国际商报 | 2020-07-27 16:19:08 |

7月22日,国际原油、黄金、白银价格大幅上涨,背后的推手是世界主要流通货币在刺激经济的名义下大量超预期发行。

7月21日,欧盟27个成员国领导人在新冠肺炎疫情发生后首次面对面的会议上达成了欧盟“史上最强”经济刺激计划,欧盟2021年至2027年长期预算金额为1.074万亿欧元,比上一个七年财政框架高出1100多亿欧元。在预算基础上设立总额7500亿欧元的“恢复基金”,从而使欧盟未来能够使用的财政工具总规模高达1.8万亿欧元,成为欧盟有史以来规模最大的财政支出计划。在“恢复基金”中,3900亿欧元可用作无偿拨款,3600亿欧元作为低息贷款。

撒钱总是容易的。而欧盟史上最强经济刺激计划是否真能刺激经济?

以疫情严重、经济疲软的意大利为例,据称意大利是“恢复基金”的最大受益者,将拿到基金总额的28%(2100亿欧元),其中810亿是无偿赠款,1270亿是贷款。但意大利想拿到这笔“恢复基金”并不容易。这些钱款的大头将首先进入“欧盟复苏和韧性工具”。在意大利制定并实施好符合改革要求的全国经济复苏计划,这些款项才会被激活,并在2021年到2023年的时间段内逐次拨付。

不过“意大利缺乏明确的经济复苏计划,甚至不知道该把钱投资到哪里”。意大利经济发展部前副部长、经济学家杰拉奇表示,意大利国内的官僚和法律体系运转速度太慢,吸收转化这些援助的能力很低。目前的主要问题是政府各部门甚至都没有尝试去规划如何使用这些款项。由于钱款是分批拨付,且有严格的前置条件,实际上能拿到的钱可能“不如看上去那样多”。

历史和经验告诉我们,庞大的撒钱计划对于实体经济的刺激作用并不如人们希望的那么大。其实欧盟的经济刺激计划在十多年前的全球金融危机时就已推出,但至今观察其效果仍有许多值得商榷的地方。

2008年源于美国的金融危机波及到欧洲时,欧盟在2009年7月启动了一项雄心勃勃的“欧洲经济复苏计划”,这项占国内生产总值(GDP)1.5%的刺激计划原本可以在基础设施、土木工程、互联互通和战略部门创造“数百万个就业岗位”。欧盟的设想是借助凯恩斯主义推动公共支出,欧洲会比美国更快地走出危机。

但这个庞大的刺激计划不仅没能帮助欧元区更强劲地摆脱危机,甚至可能推迟了危机的结束。因为直到2019年,欧洲经济仍然疲弱,未能显示出复苏迹象。

一系列刺激计划使得欧洲央行的资产负债表从2007年8月初的1.2万亿欧元迅速扩张到2008年7月的近1.85万亿欧元,占欧元区GDP的比重从13%提高到21%。到2020年5月,欧洲央行的收支平衡达到了GDP的44%,美国只有30%。欧盟GDP在2008年达到了高峰--高达19.26万亿美元,然而经过十年经济刺激后,到2019年欧盟GDP约18.41万亿美元,比2008年反而少了约8000亿美元。相反,美国GDP却由不到15万亿美元,提升至2019年的21.43万亿美元。十年间欧盟消失了450万个工作岗位,财政赤字几乎翻了一番,经济停滞不前。

由于刺激计划带来财政开支的增加,必须加大对税收的开征,由此增加政府对市场经济和企业活动的干预,削弱经济活力的自发促进作用。目前欧盟人口整体停滞,老龄化加重,新的劳动力不足,尤其在近十年中,新兴经济领域没有一家领头羊的公司出现,意味着欧洲的创新能力在削弱,再加上优越的福利政策,降低了企业在市场经济中的竞争力,也加重了人们的惰性。同时在福利方面的开支多了,就会削减在科技、新兴产业上的投入,使得欧盟经济增长潜力低于美国。如果这些内核的激励、创新氛围和机制没有改变,欧盟寄希望于通过大手笔的撒钱来推动经济走出泥潭,但愿此次“史上最强刺激计”不会是过去十年的翻版。(路虹)

关键词: 欧盟基金

备案号:粤ICP备18023326号-41 联系网站:85 572 98@qq.com