科技让千年文脉“活”起来 热门

来源:新浪网 | 2025-11-22 20:04:26 |


(资料图)

 11月21日,2025长江文化南京论坛在江苏南京举行。会上,新华指数研究院编制的《中国·长江文化发展城市指数报告2025》正式发布。报告通过数字评价体系对长江流域37个样本城市“精准画像”,将长江文化“软实力”转化为可衡量、可比较、可追踪的“硬指标”,长江文化的保护、传承、发展水平与城市经济发展程度呈现显著正相关性,以文化为内核、驱动区域高质量协同发展的新路径清晰铺展开来。

图为《中国·长江文化发展城市指数报告2025》发布现场

长江文化传承:与城市能级和功能定位高度契合的多元发展路径

报告显示,直辖市与省会城市依托资源整合和战略统筹能力,在构建系统性和前瞻性传承格局中发挥引领作用;一批重要地级市深度挖掘本土文化资源,打造沉浸式特色文化体验,形成差异互补的传承态势。南京以“数智长江”为引领,推动传统文化和现代科技深度融合,通过举办“何以长江”数字艺术大展、对大报恩寺琉璃塔进行高精度数字化复原以重现历史场景,赋予长江文化可感知交互的数字生命力,构建虚实共生的文化传承新路径;重庆注重区域协同与数字体验双向发力,重庆中国三峡博物馆在改造升级中广泛应用裸眼3D、AI诗词互动等数字技术,打造沉浸式观展空间,生动再现诗词中的长江情景,成为文化传承手段现代化转型的典范。

科技文化深度融合:拓宽文旅融合边界,提升表现力和传播力

借助AR/VR、大数据等技术,历史场景得以重建,数字文化展览成为可能。南京“长江十二城”情境式休闲街区设置与“诗仙李白”互动吟诗、化身“长江精灵”参与巡游等互动环节,使游客从“观看者”转变为“沉浸者”,极大增强活动趣味性和情境传播力,为长江文化现代表达提供新路径;岳阳以科技赋能和业态创新提升文旅体验,洞庭湖博物馆运用动态影像、VR体验、互动游戏等数字技术,打造沉浸式观展体验,让游客直观感受生态魅力,南湖景区推出全国首创的AI“龙宝熊猫”智能代步车,以语音交互为游客推荐路线并讲解景点,《赊月洞庭》水上夜游项目融合诗词意境和洞庭传说,以声光电艺术和实景演艺再现千年文脉,成为水上夜游新地标。

科技赋能文物保护:建设长江文化遗产数字资源库,培育新业态

未来,数字档案将集成文物本体信息、环境数据、保护记录等多维内容,推广遥感测绘、三维建模等技术实现文物全息存档,促进文物信息永久保存和高效管理,鼓励运用VR/AR等技术重现历史场景,提升公众沉浸式文化体验。湖北与江苏等数字化基础较好地区支持试点建设“智慧长江”文物监测平台,集成数据采集、智能分析、风险预警、指挥调度功能,推动文物保护从被动应对转向主动预防。

深化“文化+科技”融合示范,将进一步促进融合发展。南京与武汉等城市支持建设长江数字创意产业园,推动AIGC、元宇宙等技术在文化创作中的应用,重点开发沉浸式夜游和数字博物馆等产品,提升“长江传奇”游轮实景演艺等项目科技含量,运用全息投影和增强现实等技术,再现历史场景,力争至2027年培育30个长江文化相关国家级文旅科技融合示范项目,形成行业标杆。

传承长江文化的根本在于赓续中华优秀文化基因,推动中华文化可持续繁荣,文化传承需要纵深的挖掘诠释和广泛的传播浸润,更离不开科技的赋能再现。(雷丁楠)

关键词: 长江文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