梅河高速作为梅州地区通往珠三角的首条高速公路,是梅州人民多年来的夙愿

来源:深圳特区报 | 2021-06-21 09:29:01 |

“沿着高速看中国(广东)”主题采访团日前经由梅河高速公路走进梅州市,这条梅州最早建成通往珠三角地区的高速公路,见证了“世界客都”、老区苏区梅州市振兴发展的历程。如今,梅州市的高速公路里程已达到708公里,实现市区到县域高速公路直通,成环成网格局初步形成,出省出海大通道进一步畅通,推动梅州发展驶上快车道。行走在客乡大地,梅河高速铺就的“兴隆之路”,内陆型综合保税区打通的经济“出海口”,新型文旅综合体呈现的浓郁客家风情,南粤古驿道的红色印记以及美丽乡镇的崛起,都展示了客都梅州红色传承、绿色发展、人民幸福的美好图景。

梅河高速直达珠三角

“融湾”大通道 “客都”兴隆路

“梅河高速作为梅州地区通往珠三角的首条高速公路,承载和寄托了梅州人民多年来的夙愿。梅河高速的开通,对于沿线地区经济的促进和发展,是立竿见影的。”梅河高速负责人、东御公司总经理吴政锋在接受记者采访时介绍说,梅河高速是G25长深高速的其中一段,于2003年动工建设,2005年底全线通车,自东向西途经梅县区、兴宁市、五华县、龙川县,全长118.41公里。通车十几年来,梅河高速源源不断地输送着物资和人员,是推动沿线地区产业发展、群众脱贫致富的“经济动脉”,也是梅州联通融入粤港澳大湾区的发展通道。

梅州地处五岭之东,粤闽赣三省交界之处,在没有高速公路的年代,群众出发到广州等珠三角城市务工求学,往往需要搭乘十余个小时的汽车才能到达,梅河高速建成通车,将梅州到珠三角的车程压缩到四小时以内,并大大拉近与江西、福建等省份的距离。老区人民由此告别了“高崖险壑歧路难行、行商游学步步艰辛”的日子,正是有感于此,全国政协原副主席叶选平为梅河高速题写了“兴隆之路”四个字。

路通财通,依托着梅河高速这条交通运输主动脉,沿线城市“生态优先、绿色发展”的主旋律越唱越响。“现在高速公路越来越多,但我在梅河高速上跑了十多年,有感情了,所以我出行基本还会选择梅河高速。”一位准备经过兴宁东收费站前往广州的司机说道,而他的车尾箱,装满了梅州柚、嘉应茶、兴宁丝苗米。

近年来,乘着粤港澳大湾区建设的东风,梅州充分发挥农业资源优势,不断探索推进粤港澳大湾区“菜篮子”“果盘子”“米袋子”等农产品生产、配送服务,一辆辆满载新鲜采摘的蔬菜、瓜果等农产品的货车通过梅河高速发运,第二天一早就可摆上珠三角地区市民的餐桌。

“虽然现在梅州高速路网发达,但因为收费较低、路况熟悉,梅河高速仍是不少客车和货车司机前往珠三角地区的首选通道。”吴政锋告诉记者,随着经济社会发展,梅河高速车流量日益增长,其中货车约占三分之一。据统计,自2010年12月实施“绿色通道”政策以来,梅河高速共减免符合条件的货车约22万车次,免收通行费3800多万元。对于农业大市梅州而言,“绿色通道”政策有效降低了鲜活农产品流通成本,也是梅河高速助力沿线地区农民增收、经济社会发展的一大抓手。

传承红色基因,推动绿色发展,梅河高速同样功不可没。据统计,梅州市共有在册的红色革命旧址、纪念设施366处,其中重要革命历史事件和重要机构旧址157处、重要革命历史人物活动纪念地76处、革命领导人故居50处。有了高速公路的便捷,大批游客以团体或自驾的形式,走进一个个革命遗迹、纪念场馆,梅河高速也成为一条“红色教育路”。与此同时,梅河高速还是一条“风光带”,东御公司副总经理岳慧娟介绍说,梅河高速沿线风景秀美,旅游资源丰富,在梅州境内连接济广高速、汕昆高速,串联起了诸多景区和乡村旅游点,也让梅州成为大湾区的“后花园”。

内陆型综保区“港区联动”

打造对外开放新高地

从汕昆高速畲江收费站驶出,采访团一行很快就到了梅州综合保税区。在这里,一栋栋崭新的标准厂房、保税仓库已拔地而起,围网、卡口、查验场、信息化系统等监管设施的建设正加紧展开。这个综合保税区于2020年6月28日获国务院批复设立,是梅州首个国家级发展平台,成为梅州对外开放的新平台,对推动老区苏区振兴发展意义重大。据悉,这也是广东省内唯一一个内陆型综保区、北部生态发展区首个综保区。

梅州综合保税区建设服务中心主任曾辉接受采访时介绍说,梅州综保区规划面积2.53平方公里,一期建设面积1.46平方公里,处于梅县、兴宁、五华、丰顺产业集聚带的核心区。随着《国务院关于赣闽粤原中央苏区振兴发展规划的批复》和《国务院关于支持革命老区振兴发展的意见》等国家政策的相继出台,结合梅州本地产业优势和丰富红色资源,梅州综合保税区迎来重大发展机遇,积蓄了持续发展的强大动能。

“除了加快推进综保区建设,梅州还出台了促进梅州综保区高水平高质量发展的若干政策措施,成立6支招商小分队,在广州、深圳、东莞等地召开了招商推介会,我们期待更多项目能在梅州综合保税区落地生根。”曾辉说。

梅州综合保税区区位条件优越,周边已形成以机场、高铁、高速公路和铁路物流网为枢纽的立体综合交通网络。保税区距离汕昆高速、梅龙高速出口仅5分钟车程,梅汕高铁畲江北站10分钟车程,到梅县机场、潮汕机场约40分钟车程。2023年梅龙高铁建成通车后,1个半小时即可到达珠三角,全面融入粤港澳大湾区2小时生活圈。此外,尤为引人关注的是,保税区附近正在建设梅州国际无水港,建成后可通过铁路对接盐田港、汕头港、潮州港等沿海港口,实现铁路物流与梅州综合保税区无缝对接。

因地制宜用好红色资源

老区镇振兴打好“三张牌”

梅州兴宁市北部与江西寻乌县山水相连,历史上,两地之间虽有山岭阻隔,道路崎岖,但却有一条驿道跨越粤赣,互通商贸往来。正是这条古驿道,就曾经出现在毛泽东在1930年撰写的《寻乌调查》之中。《寻乌调查》为兴宁古驿道活化利用提供了重要的史料参考,为此,当地正以此打造南粤古驿道“寻乌调查”红色之旅线路,有效整合精准扶贫、农村人居环境改善、发展乡村旅游和休闲运动等事项,推动原中央苏区实现乡村振兴。

记者前往采访的是一处名叫“十二肩岭”的古驿道,历史上,该驿道是兴宁客家人挑盐和上江西担货往返的必经之路,因往来担货挑夫经过此山岭,需要歇肩十二次,故称为“十二肩岭”。

兴宁市退休教师李宣泉长期研究古驿道历史,他介绍称,兴宁北线驿道作为沟通粤赣的干道,其重要作用一直沿袭至民国时期。值得关注的是,兴宁市地方志办公室的相关研究成果显示,第二次国内革命战争时期,革命志士和援助物资由古驿道分出的大信小道源源不断地进入了中央苏区,这让兴宁古驿道沿途遍布有众多的红色足迹。

“十二肩岭”的古驿道起点所在的兴宁市大坪镇,红色资源尤其丰富。该镇党委书记许杰浩在接受采访时表示,近年来,大坪全力打造以“一核两带”为总体布局的红色文化特色小镇,其中的“红色文化核心区”,就是依托罗屏汉故居、黄文杰故居和十二肩岭古驿道3个红色基点。通过打好打响红色、绿色、美食“三张牌”,大坪镇正形成“红色文化+特色农业+美食+休闲旅游+民宿”的全产业链发展模式。(记者 吴绪山/文 刘钢/图)


备案号:粤ICP备18023326号-41 联系网站:85 572 98@qq.com